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1)
2017-03-16 01:1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提要】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既不同于中国学者对本国
【内容提要】
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既不同于中国学者对本国戏曲史的研究,也不同于日本对西洋各国文学的研究。自大正初开始,盐谷温等以“汉文训读”展开了对中国戏曲的研究;这种传统二战前被京都学派所突破,吉川幸次郎等人依据语言史的观点,建立了一种共时研究的新格局;而战后以田仲一成为代表的戏曲研究则从各种版本所反映的各个时代的观众是如何“接受”戏曲的角度来观察酿出了种种戏剧活动的社会生态,从而建立了戏剧史研究的新框架。
【关键词】 日本/近代/中国戏曲史研究
今天我要讲的“在日本的研究史”,也就是在大学里研究的历史。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古代戏曲对日本近代化以来戏剧上演的历史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日本戏剧的近代化过程是通过对西方戏剧的引进完成的,在日本,有很多西欧近代戏剧上演,给日本的戏曲演出以影响,而中国古代戏曲基本上是在大学内作为学问被研究的。
关于“在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史”这个题目,我无意中在最近中国刊行的戏曲研究文集中,看到了井上泰山的《〈西厢记〉研究在日本》的论文。(注:井上泰山此文被收入寒声、贺新辉、范彪编:《西厢记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西厢记》的研究,在日本的戏曲研究历史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由于许多研究者都对这个题目发生兴趣,所以我想,如果读一下这篇文章,大概就能了解日本的戏曲研究历史的概要。井上在文中作了一个表,记下了《西厢记》研究以外的许多相关的重要事项,那么这个表就成了戏曲研究史的年表,配合着这篇文章,在我以后的演讲中如果出现日本的研究者的人名、日本出版的研究书籍和翻译的书名,都请到这个表中去查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我考虑,把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对代表各个阶段的几个学者或者研究情况稍作说明。这三个阶段是:大正(1912~1925)初开始对元曲进行正式研究的盐谷温;构成战前元曲研究顶峰的京都学派,和战后在中国戏曲的
社会学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的田仲一成。
一
盐谷温(1878-1962)出生于学术世家。曾祖父曾是医生,可是后来成为研究汉学的汉学者(在日本,关于中国的学问被叫做“汉学”),他与儿子盐谷世弘(号宕阴)在江户时代的末期一起侍奉于一个地方领主,滨松侯小野家。之后,作为汉学研究家第二代的盐谷世弘的弟弟盐谷诚(号篑山)和他的儿子盐谷时敏(号青山)是为后继。盐谷时敏在第一高等学校作了三十年教授,他的儿子就是盐谷温。盐谷温号节山,是盐谷家的第四代汉学研究者。他生于明治11年(1878),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东大汉文科和大学院学习,明治38年(1905)成为学习院的讲师,次年即明治39年(1906)成为东大中国文学科(当时叫做“支那”文学科)副教授。从这年秋天开始的四年中,他先后留学于德意志和中国(清),大正元年(1912)回到日本。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过程中,学术界的近代化也是以欧洲为模式展开的,所以,他虽然继承研究汉学的家学,却到德意志留学,这是由于当时学校制度的缘故。他和其他一般的学生一样,在中学(5年)学习
英语,高等学校(3年)学习德语,直到进入大学,然后到先进的德意志去留学。可以说:现代化的(也就是说学问的欧化的)浪潮最后终于也冲击到最有古老传统的汉学(也就是儒学)的世界。
归国后的盐谷温对元明戏曲小说很有兴趣,并对这方面开始进行研究。在“大学院”(大学
研究生院)的讲课,也马上选择了《元曲选》。当时他不只是在课堂上讲授元曲,还动员研究生作《元人杂剧百种曲》的译注。后来,在内阁文库又发现了明版的“三言二拍”,他就开始着手研究和翻译。他的这方面的研究后来结集成为《支那文学概论讲话》,这是日本最早的正式以戏曲小说为内容的中国文学史。这本书中的讲诗文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余的三分之二是对戏曲小说的解说。从这种破格的写法中,也可以看到作者那时候致力于新的领域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