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傲慢与偏见》中的“教养”问题(1)
2017-05-21 01:18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议《傲慢与偏见》中的“教养”问题(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多处提到“
【摘 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多处提到“教养”一词,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议一下其中的“教养”问题:《傲慢与偏见》所反映的英国教养观;《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在教养方面的区分;简·奥斯丁笔下“教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剖析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体会简·奥斯丁的伟大之处,以及《傲慢与偏见》在文学史上地位不可动摇的原因。
【关键词】教养;教养观;人物区分;现实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是简·奥斯丁最喜爱的作品。可以说它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长久以来一直受到读者青睐,许多文人学者也不断探讨研究其奥秘之处。本文就浅谈一下《傲慢与偏见》中的“教养”问题。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一百一十多次提到“manners”一词。
英语中“manners”包含许多内容——举止、言谈、礼貌、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总之,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就称之为“教养”吧。作者简·奥斯丁多次提到“manners”一词,不无原因。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议一下“manners”问题。
一、《傲慢与偏见》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教养观
众说周知,英国,尤其英国上流社会有崇尚“绅士”和“淑女”之风,人们重视举止、言谈、礼貌、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即讲求教养。教养甚至是体面人家孩子的一门必修课。我们先看看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彬格来,“仪表堂堂,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习气”;“有见识,有趣味,举止那么讨人喜欢,那么大方,又有十全十美的教养等等。”几乎所有人都对他加以肯定,加以褒奖。再看下一个场景,“通过舅父嘉丁纳先生与达西谈话,伊丽莎白幸喜舅父的举止言谈颇有见识,趣味高尚,风度优雅。”这些都折射出英国当时社会的绅士教养观——绅士是男人要举止大方,感情不太外露;言谈高雅幽默,行动温和渐进、因循守规;让每个人都觉得他很有魅力,礼貌、善良、细致并且有趣。《傲慢与偏见》中对女士的描述有:彬格来姐妹“姿态优美,落落大方”,达西小姐的“端庄大方,仪表谦和文雅”;反面的有班纳特太太的大庭广众之下的高谈阔论,谈话主题的庸俗无趣,伊丽莎白妹妹吉蒂和丽迪雅舞会上的出丑表演等等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淑女教养观——淑女应该姿态优美,举止大方,谦和文雅,注重言谈,善于待人接物,以及在穿衣戴帽,甚至站、立、走,在窗前的表现等细节方面都有要求。比如:伊丽莎白在窗口看见达西带着妹妹乔治安娜来看望她,便赶快“从窗口闪开,生怕被人看见”,在窗前张望对于像伊丽莎白这种所谓体面人家的女孩子来说,是不合体统的。因此我们说从《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教养观。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书中人物可用有无教养来区分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丁注重从举止言谈,即教养方面来描绘人物,可以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可以用有无教养来区分。书中一些主要人物,如彬格来一家、达西一家都来自上流社会,他们受过良好教养方面的教育,应该算是有教养的人。但是班纳特一家中,班纳特先生也是绅士出身,虽不是贵族,也是当地名门望族,也讲究教养,但是班纳特太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处处表现出缺乏教养。班纳特太太的三个小女儿也各有千秋,教养缺乏。“她们每天都会打听到几个军官的名字和他们的社会关系。后来直接跟军官们搞熟了。她们还滔滔不绝地谈到这个问题。”以上种种都表明了这母女四人何等的缺乏教养。对那些有教养的人来说,这四人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都不是交往的对象。但班纳特太太的两个大女儿——吉英和伊丽莎白则受其父亲影响较大,再加之后天自我修养,已完全有了体面人家女孩应有的教养。吉英的“端庄与容忍”;伊丽莎白的“诙谐幽默,举止大方”等等都体现出了姐妹二人的教养。因此在读《傲慢与偏见》时读者可以以此为参考,细心体会分析每个人物体征,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我们能更好地体会达西的一次次耸肩,彬格来小姐那鄙视的眼神以及伊丽莎白自己的一次次脸红等情节。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