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合力论中的当代现实意义:摆正自己的位置(1)(2)

2017-08-07 04:27
导读:中山大学 的刘森林教授认为,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一思想,它都不能成为一个标准的唯物史观原理来对待。因为,对于群体合作来说,最终结果呈现为众

  中山大学的刘森林教授认为,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一思想,它都不能成为一个标准的唯物史观原理来对待。因为,对于群体合作来说,最终结果呈现为众多参与者不同效应的平均值的说法在现实社会中不但并不必然;而且从方法论上说,也与受到马克思一贯批判的个人意志框架能够直接相容,从而也就与马克思的主张存在颇大距离。考虑到恩格斯所论的并不是一个人数极少的小群体合作的情形,那在愈来愈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就更不必然出现个人在群体运作中平均性地产生一个正面效果这一情形。毋宁说,恩格斯的合力论只是一个为分析说明社会合作行为所设定的极简单的理想化模型[3]。
  阿尔都塞有相似的表达,他认为,“诉诸无穷的平行四边形之合力的合力论,或者人们相信通过无限性(即不确定性,即认识论的真空)能在最后的合力中产生出人们想得到的合力,即与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决定因素相巧合的那个合力;换句话说,或者人们相信真空能产生出充实(例如,如果单是从形式上遵守力量组合的公式,恩格斯固然看到对垒的各种力量可以互相抵消或互相妨碍……但在这种情形下,谁能够向我们证明,总的合力一定就不等于零?谁能够向我们证明,总的合力一定是人们所希望的经济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什么因素?从形式上讲,人们对所有合力和任何一种合力的内容都没有任何把握)。或者,人们就把自己期望的结果——经济——偷偷地塞进最终的合力中去,这就完全等于在单个意志的情形下一开始就把宏观决定性因素塞进微观决定性因素中去。或者我们不脱离开恩格斯向其对象(单个的意志)所提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到无穷的平行四边形及其合力的认识论真空中去。或者我们直截了当地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解答,那么,我们的答案就没有了根据,因而也就不必再去寻求这个解答”[4]。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阿尔都塞认为个人意志及其冲突是恩格斯合力论的“方法论和理论的真正前提假设”,而这个假设“无非是传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是马克思用于批判的传统资产阶级意识的出发点。恩格斯之所以把这个被马克思视为“经济人的神话”、这个“离洛克和卢梭较近而离马克思较远的虚构”作为自己的论据,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勒庞认为群体中“并不存在构成因素的总和或形成它们的平均值”这样的理想状况;因为个人在进入某些群体中时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些群体合作关系中,“实际表现出来的,是由于出现了新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组合”[5]。
  张一兵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中,他对把合力论视为表述个人活动和作用的普遍的一般法则提出了质疑。认为恩格斯的本意不是通过合力论来表述一种适用于一切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规律,而只是申明一种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中与特定情景(存在严重物役性和明显似自然性)相关的特殊规律。这种特殊规律将在“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之后消失掉[6]。
  董根洪则认为合力论是有适用范围的,曾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适用范围辨正》一文中说:“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情形,只能存在于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对立的社会中,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他认为恩格斯的合力论是不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期的历史创造过程。“历史合力论”本身揭示的只是阶级社会的历史创造和发展规律[7]。
  
  三、 对于历史合力论的理解
  
  笔者认为:第一,先从文本来看,背景是19世纪末,机会主义妄图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引向邪路,肆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也趁机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说成经济唯物主义,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的观点。但我们要看到,恩格斯是先谈了第一点之后,才谈到第二点关于意志合力论的。正如王南湜在《历史合力论新探》中的提法:历史合力论只是对物质条件决定论的补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物质条件决定论的一个环节的展开。恩格斯提出意志合力论或历史合力论,绝不是要在他所肯定的物质条件决定论已清楚地说明了历史过程的客观性的前提下,再另起一线索,用意志的相互冲突而导致的意外结果再次去证明历史过程的非主观任意性[8]。所以不能单独割裂开看。
上一篇:四位侠女,两种救赎(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