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歌“气”的艺术表现(2)
2017-08-11 01:34
导读:纵观晦用的诗歌,不难发现:不论经世济国,还是退隐山林,不论是对君王的劝谕,还是送别友人时的励志,不论是对历代王朝的感叹,还是自己生存命运的思考,诗
纵观晦用的诗歌,不难发现:不论经世济国,还是退隐山林,不论是对君王的劝谕,还是送别友人时的励志,不论是对历代王朝的感叹,还是自己生存命运的思考,诗人内心深处无法泯灭的是深沉的家国情怀,一种深沉的“忧国、忧君、忧民”的爱国情感。这就显得何其大气!《金陵怀古》中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愀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晚唐时期,国事无望,士人们仍试图挽救国家于颠覆危亡之中,于是,纷纷以古刺今,警戒统治者莫走覆亡的老路。用晦此诗颇为警醒,他告诫统治者,如果还象陈后主等六朝统治者那样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不念民生,将会重蹈六朝的覆辙,那松揪满坡的坟墓,那禾黍离离的六朝故宫就是血的见证!《汁河亭》中:“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言隋场帝像陈后主一样荒淫失国,人民不堪其奴役,而归顺于得道者,即李唐王朝。可李唐王朝如今并不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江山和民心,而在走向重蹈陈朝复辙的老路。《咸阳西门城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此诗已超出了一己之不遇,诗人在面对自然山河与历史遗迹时,更多抒发的是对历史时空及世事沉浮的感喟悲悼,透射出作者对时势的焦虑。《汉水伤稼》:“西北楼开四望同,残霞成绮月悬弓。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箱空。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泛滥的汉水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诗人对此忧心忡忡。写唐朝与回纥之战的《吴门送振武李从事》:“晚促离筵醉玉缸,伊州一曲泪双双。欲携刀笔从新幕,更宿烟霞别旧窗。胡马近秋侵紫塞,吴帆乘月下清江。嫖姚若使传书檄,坐筑三城看收降。”诗人设宴为即将奔赴唐朝与回纥战场的李从事送行,遥祝他勇猛杀敌,为国立功,并且设想自己的国家能够在受降城内接受回纥的投降,诗人对边塞安危密切的关注,对于国家深切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诗人除了劝谕君王、关注边境战事、心系国家安危之外,对那些参加战争的普通士兵,也寄予了关注与同情。例如《征西旧卒》:“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力尽边城难,功加上将恩。晓风听戍角,残月倚营门。自说轻生处,金疮有旧痕。”写的是一位士兵,从少年起保家卫国,身经百战,“过乌孙”、平“边难”,结果是功归上将,自己在晓风残月之中,倚营门而听戍角。幸存的立功战士不但没有获得赏赐,反而遭受冷落,反映出战祸频繁、边将贪婪带给士兵的痛苦,诗人对他充满了同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士大夫阶层有一共通的特点:一登上
政治舞台,就注入了孔子的“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精神,“士当以道自命”,这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有着深切的忧虑和关怀,把对国家社会的关切看作是自己的使命,把民族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也就成了中国历代士子的通识和自觉行为。许浑正是这样一种文人!对国家边境安危的密切关注,对宦官专权的深刻批判,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等等这些都表明许浑的一颗心紧紧地与国家政事联系在一起,内心装载的是“以苍生为重,以百姓为本”的民本观念和博爱情怀,表现出一股强烈的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4]许浑的正直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情志,使其诗气韵倍加充盈。
二、 声律抑扬顿挫之“气”
许浑律诗臻于成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丁卯句法”,正是这种句法,使许诗峭拔崛奇,又圆稳平顺,读起来更加抑扬抗坠,气韵流转;也正是这种句法,使许浑留下了“诗律之熟,无如浑者”(清人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三)的美誉。
所谓“丁卯句法”,即晚唐近体诗创作已臻成熟,用韵颇严,许诗更谙于韵律,粘对得法,平仄合辙,并时作拗体,以击撞波折克服用韵过于圆熟顺滑的弊病,声律拗峭,在拗救的重新和谐中另自成律,从不凌乱下笔。如:《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这首七律是仄起平收式,颔联的平仄格式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出句:“碧云千里暮愁合”的第五字“暮”应平而仄,对句“白雪一声春思长”的第三字“一“字应平而仄,于是对句的第五字“春”应仄而平,既救了本句的“一”字,以救了出句的“暮”字。这被称为“双句对救法”或“复合拗救法”,这是“丁卯句法”的创新之一。许诗通常拗第三、五字,他惯用“本句自救法”,将三、五字平仄互易,或用“本联自救法”,将出句拗的“第几字”,以对句“第几字”相救,这也是“丁卯句法”创新之二。如《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道者》一诗中的第二联“光阴难驻迹如客,寒暑不惊心似僧”,出句第三字“难”应仄而平,第五字“迹”便应平而仄,对句中第三字“不”应平而仄,而第五字“心”便应仄而平。再如“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题崔处士山居》)一联,出句“有”字当平而仄,对句的第三字“无”字当仄而平救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西门城楼晚眺》一联,出句第五字“日”当平而仄,对句第五字“风”当仄而平既免本句孤平,又救了出句“日”字。清李重华称之为:“乃拗体中另自成律”。清王士祯《分甘馀话》卷三说:“唐人拗体律诗有两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如杜老‘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出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许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也。”许浑创造的拗律是“律体既定以后的变格,对杜甫拗体的继承和发展”,[5]在精严的音节规律面前、在整齐的音节结构中,寻求变化,既可避免律诗熟滑的缺陷,又使诗人的感情跌宕起伏,读起来抑扬抗坠,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活化”。“声含宫商,肇自血气”,[6]可想而知,创造性的“丁卯句法”蕴含了诗人多少“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