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歌“气”的艺术表现(3)
2017-08-11 01:34
导读:许浑诗歌还讲究首句入韵,本人从罗时进先生《丁卯集笺证》收集的542首诗的作出统计,[7]其中368首是首句入韵的。许诗首句入韵,大多押同韵,但也不少是押
许浑诗歌还讲究首句入韵,本人从罗时进先生《丁卯集笺证》收集的542首诗的作出统计,[7]其中368首是首句入韵的。许诗首句入韵,大多押同韵,但也不少是押邻韵的。原来律诗首句本可不押韵,特在别盛唐以前,但中晚唐后,首句用邻韵的近体诗,逐渐成了一种风气,到了宋代达到极至。许浑正是晚唐这种诗风的代表。讲求首句入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许诗追求“律切”,连对许诗抑扬顿挫颇有微词的刘克庄,也不得不承认“律切丽密过牧”(《后村诗话》),而且大胆创新,即在精严的音节规律面前,追求变化,写出声律拗峭的诗句,形成别具一格的“丁卯句法”,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创造了
音乐美,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云:“音节高则神气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许浑已创造了拗律音节之“神”,我们还有理由怀疑许浑诗歌的“气”吗?
三、 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
许浑诗歌讲究起承转合的法则,结构整密,又在严谨的法则中追求变化,达到全篇既周严缜密,通圆无隙,又动荡开合,跌宕起伏,首尾浑成,气势充盈。
许浑讲究起承转合的法则,其律诗精工严密,结构严谨,呈现“严密通圆”之势。“整密若丁卯”(胡震享《唐诗癸签》卷八),许浑诗歌起笔或由眼前之景、身边之事写起,或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中间两联或同时写景或一联景语、一联情语、事语,尾联往往多含深意,暗用议论,带有点题或概括前文的意思,这种“三部式”(或“二部式”)的结构使其诗工整而细密。如《鹤林寺中秋玩月》:“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中秋云正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影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莫辞达署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首联写待月和月之明,切入题,采用侧面烘托手法。颔联补写题中中秋,以别于他月之望。颈联写月西移,尾联写出作者怜惜之情,时光流失,好景不长。全诗八句极有层次,前后四句均写当天宝月,但前四句写“待”,后四句写“惜”,“待”在未当天前,“惜”在既当天后。五六句采用倒笔法,先写渐移,使人心惊,后写犹挂,使人心慰。这一倒一挂,便觉灵气生动,意味无穷。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流转,先景后情,以情收拢,文章浑然一体,诗歌呈现整密精炼的特点。再如《晚自朝台至韦隐居郊园》:“秋来胡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滑,野门临水稻花香。云连海气琴书韵,风带潮声枕簟凉。西去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此诗第一句“凫雁方塘”写秋,第二句“系马朝台”写晚,首联紧紧扣题,引起下联。颔联从村径绕山到柴门临水,由远及近一路写来,松叶满地,稻花袭人,曲尽郊园村居之妙景。颈联进一步写从郊外到室内的景物,琴书因海气而润,枕簟因潮声而凉,继上联意发挥,没有转折,尾联开始两句才转到姜太公垂钓磻溪而遇周文王之事,下句以垂白而待君王的惋惜之情作结。《雷起剑评丁卯集》卷六谈到此诗时云:“通篇精密工致,有韵有情。”还有《故洛城》、《题卫将军庙序》等篇均采用这种结构。“严密无缝”的结构特点正体现了许浑对诗歌“义贵通圆”、“弥缝莫见其隙”[8]的艺术追求。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许诗在严谨的法则中还追求变化,如采用“逆挽法”(即把本来应该在后面的段落有意倒置在前面的结构安排方法),形成诗的跌宕变化之势。《咸阳城西门城楼晚眺》、《金陵怀古》即用这种方法。前诗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惊心入眼,骤响易彻,笼盖全篇。然而这万里乡愁缘何而来呢?诗人在开合纵横的起势中,将具体内容从后面从容写出。原来诗人的愁情不仅来自“蒹葭杨柳似汀洲”的乡思,而且更来自“山雨欲来风满楼”——对晚唐社会危机四伏、风雨飘摇、国势衰落的担忧,来自秦苑汉宫前期盛世不复存在的惋惜。后诗吟咏六朝古都金陵的盛世沧桑,诗的首联却单以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陈灭则“王气终”。然后再追溯六朝,补写引起六朝更替的人物、人事,“松楸”、“禾黍”代表六朝荒芜衰落的冢殿,“石燕”、“江豚”象征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样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及蕴含的历史教训。所以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卷六云:“此诗叹陈后主为南朝之终,追溯六朝,立局亦妙。”不难看出,运用这因果倒置的“逆挽法”来谋篇布局,化板滞为跳脱,扩大了诗歌的意蕴容量,增强了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