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2013-10-18 01:09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前人已经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
前人已经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全国角度研究棉花、棉布运销的并不多,而且一般认为,棉花、棉布这类农产品、农副产品多由农家“自给自足”,也就是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大量棉纺织品及其原料,作为商品在全国的流通相互矛盾。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代前期全国棉布、棉花的运销状况进行探讨,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 棉花、棉布的流通
棉花种植在宋末元初传入中国,到了清代前期,广袤的土地上已经普遍种植。棉花生长需要在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地势平坦的地方,因此,棉花产地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冲积平原,低平的湖泊地带及滨海地区,那里土质细而松,排水良好。清代前期,东北的辽河流域“辽阳、盖平、海城亦多种棉。”1直隶的滦河流域下游“种宜木棉”,2海河流域即直隶中部“冀、赵、深、定诸州属,农之艺棉者什八九。”3黄河流域中部的河南“各府州属出产棉花最多。”4山东省大清河、骇徒河和黄河流域的“滨州、高唐、清平、曹、单等县,皆沙土之地,民间多种棉花。”5小清河故道北“地宜木棉”。6据有人研究,山东植棉州县“达州县总数的87%”。7黄河支流渭水和汾水下游沿岸也产棉花,有人查阅了陕西清代前期纂修的七十种方志,“产棉花的州县”“达三十八处之多。”8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的江苏松江府、常州府、太仓州、通州等地都是重要的产棉区。上海人姚廷遴说:“向来我地生产棉花,纵有荒岁,从未绝种。”9江浙沿海地区,余姚“北乡沿海百四十余里,皆植木棉。”10乍浦“田荡之种棉花者,十几三四”。11“今棉花……自濒海所种”。12长江中游“木棉出九江、湖广”,13安徽怀宁“惟布木棉之出盛于望江”。14湖北的武昌、黄州、汉阳、德安府也都产棉花。商人吴中孚路过长江水路时,记下的棉产地有荆州府的龙州渊市、百里洲、朱家埠等。15在洞庭湖畔的长沙、岳州、常德三府和澧州多产棉花,辰州和永顺二府也有棉田。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省,有威远、仁寿、蓬溪、中江、乐至等县产棉花。16此外,西北高原阳光、河水、土质都适合棉花种植,所以新疆的“布古尔、库尔勒及吐鲁番地方,商民租赁地亩,种植棉花贩卖,获利数倍。”17南方各地虽然无霜期较长,但雨水过多、丘陵地多、冲积土质不好,因此不适宜棉花生长。不过,在贵州兴义府“三江一带,地渐平衍,土厚而肥,所产木棉,为利甚溥。”18广东番禺、顺德、龙门、海阳、连平、龙川等州县,19云南的曲靖府、蒙化厅也有棉花种植。20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根据棉花产区的分布,大致可以看出棉花流通的特点,首先是平原棉花向山区流动。直隶平原多种棉花,山西北部多山是无棉区,“棉花则出真定诸处,经平遥东来,南行灵隰,则自孝义转贩。”21寿阳“邑之棉花,买自栾城。”22这里虽然指的是咸丰时期的情况,但该地不产棉,道光时,“栾地四千余顷,稼十之四,……棉十之六,晋豫商贾云集”,23可见,栾棉西运早已存在。豫北内黄县“东南两乡沙土多种棉花,……山西客商多来此置局收贩。”24上海的棉花流向浙江西部山区。“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25这种流通不仅在省与省之间进行,而且在有的省内也如此。乾隆年间,陕西“韩城、#阳一带出产木棉,”韩城以北是“层层山岭”,棉花“皆由韩城北运”。26
其次,是北棉南运的情况较多。山东、河南的棉花,沿运河,经过淮安关、宿迁关、扬州关、浒墅关“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27“宿迁一关全赖西北两河枣梨棉花等货。”28“淮关钱粮俱系北来……棉花等货船输税居多。”29河南“各府州属出产棉花最多,江楚等省商贾每云集采买。”30四川南江“棉花买自汉中〔陕西〕”。31福建泉州府棉花“岁仰给于江左”;32上杭的棉花“皆自江右由汀而来”。33福建的棉花一般多“购自江浙”,34“闽粤人于二三月载糖霜来卖,秋则不买布而止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皆装布囊累累。”35广东用棉除了依靠从江浙海运之外,还从“湖广诸省汉口等处”输入,太平关“征收税银全籍棉花……等货。”36长乐县棉花“仰江西者恒什五”。37新疆的棉花输入甘肃,嘉庆年间,甘肃高台知县“见土鲁番棉花捆运入关者甚夥。”38
最后,一些沿河地方,中下游的棉花逆流运销到上游地区。嘉庆时期,陕西咸阳是棉花集散地,棉花商人在这里建立了会馆。“邑之有花行,其来已久,而花行之有会馆,实始于兹。……业于花者水陆并至,南则荆、襄、云梦,东则临汝、宏农,北则幽、冀、三晋,运载殆无虚日。”39关中平原虽然产棉,但为数不多,“不足本地之用”。40棉花来源,一自湖北逆汉水、丹水上达;二“向多贩自河南”。41棉花转输甘肃、陕北、晋北等地。逆汉水,汉口等地的棉花,经襄樊达陕西兴安、汉中,“上水货船花布为多”,再逆支流大竹河运到四川太平厅。42“川之棉花”溯嘉陵江而达甘肃成县。43江西龙南“溯流〔逆赣江〕而来,惟苎与棉”。44贵州遵义府、思南府“棉花自铜江口、秀山负荷以来”;45“木棉地不甚出,岁由常德运至”;46“棉由湖南常德府贩买,舟载至省溪口江起岸”。47棉花由常德,逆沅江而上,再逆支流锦水至上述各地。不过,在长江上棉花是双向流通的。九江的棉花往上江“装载出境售卖”;48“由楚贩运棉花来渝投行发卖”,49这是逆流运销。四川“更有沿江一带,愚民将所种棉花,贱值卖于客贩,顺流而下,载至江楚”。50江西高安棉花“取于通州、湖广。”51通州棉花逆流到高安,湖广棉花顺流到高安。龙江关“以竹木排、煤炭为大宗,油、糖、棉花次之。”52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棉布生产与棉花产地有一定关系,一些棉花产地同时也是棉布产地,因此,在这些地区棉布的流通与棉花的流通特点是一致的:由平原向山区;北布南运;及沿河地区的逆向运销。直隶布匹向山西、陕西运销,真定“郡近秦陇,地既宜棉,男女多事织作。晋贾集焉。故布甫脱机,即并市去。”53山西平阳、绛州,陕西同州的棉布运往陕北山区的延长县。54江苏常熟、昭文的棉布“南到浙江,及于福建”;55“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56“闽笋客贩卖江浙、汉广等处,货脱买布回发。”57广东平远布帛“半资江赣”。58浙江北新关税收“北来苏松布匹各物为大宗”。59四川中江棉布南贩“至滇黔,为大装货”。60此外,云南、贵州大部分是山区,所需的部分布匹,从两湖、江西等平原地区,逆水运入。“黔省跬步皆山,出产有限,所有外来货物,惟布匹、磁器等项居多。”61遵义东乡尽管从常德输入棉花,但所织布匹一部分逆水上运,“蜀之重庆、泸、溆”;另一部分销往山区,“威宁、平远,极于金川。”62在长江上棉布多逆行,“川江来往货船上水布匹”;63湖北江陵“川客贾布沙津抱贸者,群相踵接”;64上海中机布“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65逆支流金沙江“船路梭织,百货流通,而以盐、布为大宗,一行于雷波及左路蛮地,一行于马边及右路蛮地,云南永善一带均资焉”;66逆支流嘉陵江“陕〔汉中〕之布匹,悉货于是〔甘肃成县〕”;67逆支流汉水,“布自襄樊”运入陕西兴安、汉中;又逆大竹河、任河至四川太平厅。68在湖南逆湘江,耒阳“布通行郴、桂、粤西间”,69逆澧水及其支流布匹运往湖北鹤峰州。70
然而,棉布流通与棉花流通也有不同之处。其一,江苏松江、常州二府和通州、太仓州是当时最大的产布区。各种布匹除了向南运销外,还向北运往山东、奉天等地。浒墅关“以奉天、山东各路布匹为杂税”;71淮安关、扬州关也都有南来布匹经过输税;72山东布匹经山海关或沿海北运。73其二,当时甘肃、宁夏、蒙古、青海等少数地区需要棉布,许多山西、陕西商人在河南、湖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