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2)

2014-11-30 01:44
导读:2.从效率的角度看,制约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等改革的推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如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已经

  2.从效率的角度看,制约了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等改革的推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如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已经向非营利机构转型,公务员已实行了辞职辞退制度,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养老制度来配套。但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工作转换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难以接续,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等问题,致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困难重重。从角度来说,已经养成了“福利依赖”思想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很难接受强调个人自我保障意识的养老保障方式;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说,预期享受高退休待遇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难以接受强调权利义务对等的社会养老保障方式;从制度的角度来说,现收现付制退休保障制度转换到部分积累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制度接续的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3.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明显高于企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因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保险标准、管理渠道等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养老待遇悬殊。例如,1993年以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替代率相同,最高为75%;1993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的替代率分别提高到90%左右,而企业则逐步降为低于60%,相差30多个百分点。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退休金调整机制也不同,退休人员实际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大。2002年底,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退休金水平分别为1083元、1009元、635元,待遇差距最高达440多元,比1993年的40元左右,待遇差距多出400元。退休待遇差距明显,从短期看,不利于社会公平;从长期看,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4.从发展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的单位保障制度加重了政府财政或单位负担。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总额1990年为59.5亿元,到2002年已达到1187.6亿元,增加了近20倍,年均递增25%,明显高于工资递增18%的速度。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负担越来越重,财政和单位已不堪重负,在一些困难地区和单位已发生了拖欠职工退休金现象,有的退休人员甚至一年领不到退休金,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成为“两个确保”尚未覆盖的人群。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取向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实现与企业养老保险方式的衔接,从单位保障走向社会保障。从世界性的改革趋势看,最终目标是建立政府、单位(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强制性养老保险、年金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现代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结合各地方改革试点的经验,政府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充分体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利于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具有严格的考录标准和纪律约束,实行统一的工资福利制度,费用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应与其他人员有所区别:一是应有可靠的保障性,无论遇到什么风险,机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都应得到保障;二是养老金水平应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以利于吸引人才、稳定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实行统一的办法,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都应统筹安排,体现国家责任。

  2.应妥善解决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问题。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看,新老制度下退休人员待遇平衡是改革的核心问题,特别是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的平衡和解决“老人”和“中人”欠债的过渡问题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败,这也是当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改革政府机关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周密考虑,妥善解决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问题。一是在制度设计上,既要充分考虑老制度下退休人员的既得利益,又要合理确定新制度下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实现新老制度平稳过渡;二是在政策措施上,要重点解决好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衡问题,保证他们的待遇不降低;三是在数据测算上,要选择不同单位、不同职级和不同类别人员,采集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合理确定计发退休金的相关要素、参数,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情况。

  3.应充分考虑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与衔接性。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动因之一是:基本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劳动力在三者之间的合理流动。因此,我们在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在突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特点的基础上,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上一篇:浅论黄河基层单位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