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倡导和鼓励农民购买商业或储蓄,提高自我养老意识。商业保险又称保险,是相对于保险而言的,是一种较高的受益保险,较为富裕的农民可以购买商业保险。由于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运行时问短个人支付的费用比较高,如果条件不是很好的人遇到一些大病就要背负大量的,而商业医疗保险就可以承担大部分赞用。因此,政府应该向农民加大购买商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储备基金提高自我养老意识。
5.对脱离的农民直接实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来到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城镇职工所享受到的基本养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必将因为知识的贫乏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享受的待遇与他们做出的贡献不成正比,必将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这不符合我们国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原则,最终必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因此,让脱离了农业的农民直接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6.建立社会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障建设的基本方向。“社会保障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保障理念影响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水平、运行机制具有不同特点,社会保障模式事实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也应当遵循上述规律,既要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又要坚持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相符合的原则,同时还要坚持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原则。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在农村建立社会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养老是指农村的养老主要靠社会,包括国家、集体、个人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以安度晚年。目前在我国建立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关键是要改变“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从长远眼光看,这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核心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只能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制度。首先,“孝文化”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养老不仅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还有利于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家庭养老应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导方式。然而,“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家庭赡养功能就慢慢脱离家庭而社会化。4]我们不能把家庭养老作为养老保障的唯一依靠。其次,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老人,也不可能享受完全一样的养老保障,因为这种做法违背“效率优先”的原则,容易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7.加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老人生活保障提供最后一道防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农村老人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是每个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情况都是有差别的,仍然有一部分农民还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对确实存在着交不起养老保险的少数农民、伤残的孤寡老人、子女实在没有能力赡养的农村老人如果政府不给予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他们的生活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