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政府和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建立;构想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现状
1.家庭养老占据着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农民养老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孝”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自我保障和家庭保障为基础的养老模式。但是这种养老方式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2.农村养老存在着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给予政策扶持”的缴费情况。实际上,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发展滞后,集体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农民缴纳养老保险,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到集体的补助。因此,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根本不能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3.农民工以及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昀社会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相继涌向城市,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许多农村老人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而且还在继续地尽着本该父母应尽的义务。另外,农民工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种种社会保障。农民工以及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4.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过于分散、各自为政、费用高、受政府干预比较多。养老基金有县级统一管理,制度滞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缺乏,数量太小并且还经常出现基金挪用的现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混乱,中间环节太多,关键时候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运营效率太低;农村保险业务发展缓慢,保险机构管理不合理,部分乡镇工作出现了断档;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存在着许多制度层面和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有待各级决策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实际操作技术方面的提高。
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意义
农村养老保障,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卡矗适应的较为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现象;二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城镇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三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未来发展趋势更加严重。这势必要求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文关怀。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退出了劳动领域,又面临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弱,如果社会不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障,那么长寿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幸福。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就能为农村老人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实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第三,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打破“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从而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加以贯彻实施,而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这一政策实施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农民“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村二胎、多胎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为农民的养老问题提供制度保障,解除农民在养老问题上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工作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