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努力开展社区就业服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失业者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来解决其基本生存。但对于失业者来说,最关键的恐怕不在于最低生活保障而在于如何重新就业,所以任何一个政府在为失业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同时,也应积极为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我国一方面面临的是大量的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不断增多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面临的现实是大量的不断涌向城市,滞留在各级城镇,可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却远远未跟上的发展要求,这使得我们的就业压力更加艰巨。可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却很滞后,与此相适应,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对较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般高达60%~80%,既使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也达到了35%一45%左右,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还不足30%。与此相适应的我国社区就业岗位也开发不足,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20%一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社区就业大有潜力可挖。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开展社区就业这一领域时,主要应在社区的便民利民服务方面深人挖掘。因为在我国的失业下岗人员中,多是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些人受到文革的冲击,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低或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年龄偏大,又多为女性,对他们而言,重新找到正式就业岗位(指政府就业或传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机会几乎没有。所以,这些人的理想去所只能是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具体措施是:
首先,通过各种服务组织和机构的建立来开辟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这些服务组织和机构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机构,如可开展老年人包户服务,对需救助的孤寡老人提供送粮、送菜、打扫卫生、打针送、代购物品、处理家务等事情;可通过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出面兴办一些老年公寓和托老所等为老年人提供收养和寄托服务,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通过社区兴办老年活动中心、茶社等为老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成立老年人庇护组织,为那些人身或基本生活权利受到侵害的老年人提供庇护、生活庇护和舆论庇护等。二是针对残疾人的服务,可通过成立残疾人中心等为残疾人提供种种帮助。三是针对社区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可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等组织来为社区居民提供餐饮服务,家居修理,劳动中介等家政服务,方便居民生活,缓解居民在衣食住行及学习娱乐等方面的难题。通过这些社区组织和机构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很大一部分职工的下岗再就业问题,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居民生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政策的倾斜或一定的资金援助来积极鼓励社区或居民的。
其次,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区再就业培训机构,做好再就业辅导工作。这需要设立起一项专款专用的失业培训基金,失业培训基金可由缴纳的失业基金的一定比例来配置,不足的由政府补齐。针对各地区收入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自行设置、自行运营的方法。具体的运营办法是失业下岗人员可通过在社区失业服务机构的登记而享受具体的就业服务或救助,譬如获取就业信息,提供就业辅导等,如果通过这些还不能实现就业,就应该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适应新的产业需求,掌握一定技术,然后再去谋取职业。并且在培训期间,失业培训机构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培训津贴,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如果这样一条集职业培训、就业保障在内的社区保障制度能够建立起来并逐渐加以完善的话,那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尤其是缓解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的压力,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3.开设社区医疗健康服务,来辅佐和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在农村地区,可以以居住地为依托,引进社区保障,让社区保障在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救助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填补农村地区的保障空白
在农村地区,目前,迫切需要建立的就是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首先,对于社会救助,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弱势人群和贫困人群,如过去的“五保户”,因为集体的解散而失去了相应的保护,他们成了农村地区的最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众,如今要建立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然不能把它们排斥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