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分析与对策

2017-09-05 04:42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关于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分析与对策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毕业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毕业

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健身需求日益旺盛,而公共体育资源由于其有限性难以给予充分满足。另外,由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学校体育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据全国体育场馆普查结果,全国有3分之2的体育设施建在学校。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无论对于缓解大众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与体育场馆数量有限的矛盾,逐步实现“公益性”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还是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自身得到有效利用和进1步完善,都大有益处。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已成为国内体育界和教育界的共识。2006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标志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全面启动。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办法举措已不容迟缓。
    1、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现状及背景分析

    总体上,我市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呈现如下特点:

    1、校园体育资源丰富,整合开发的潜力很大。
 
    南京市第5次体育场馆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018个,其中,大、中、小学拥有校园体育场馆3134个,占南京市体育场馆总数62.5%,其占地面积、场地面积、建筑面积分别是617.6万平方米、539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南京市人均体育占地面积为1.91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馆建筑面积为0.12平方米。而在校学生的人均体育占地面积为4.5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为4.2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为0.31平方米,这几项指数均远远高于南京市的人均水平。各大专院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建成了1批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仙林、江宁、浦口3个大学新区集中的“大学城”,已经建成了1大批现代化体育场馆设施,如南京师范大学仙林体育中心、南京财经大学田径场、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场、东南大学体育场、河海大学体育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场、南京大学体育场等,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校园体育设施困置现象普遍,利用率较低。
 
    最近,从对518所中、小学进行的面上抽样了解来看,校园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仅占28.1%,部分开放的占14.9%,不开放的占57%。目前,学校体育场馆主要为在校学生使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出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考虑,基本不将校园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1些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虽然开始对社会开放,但力度还不够大。
 
    2、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难及矛盾分析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作为社会体育资源,同时也是1种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因其功用上的特殊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难处和矛盾所在大致有安全、管理、经费(包括物耗)等几个方面。

    1、开放后的安全责任

    安全问题是影响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积极性的1个重要因素,安全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1是学校自身安全;2是健身者的运动安全;3是校园体育设施安全。比如,进出校园健身者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将会给学校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运动中身体损伤的责任追究如何界定;锻炼者之间因争抢场等缘由发生的摩擦甚至殴斗等治安事件会影响教学安全;健身者带宠物入校践踏校园环境;烟头、含糖饮料、硬底鞋等对价值数10万元的塑胶跑道造成的损害,学校将为这些破坏行为付出代价,等等。安全方面存在的这些顾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园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甚至开放态度。

    2、开放后维护校园秩序及管理成本增加

    体育场馆开放后将带来校园教学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正常的教学期间开放,学校的安全及正常教学秩序可能会受到影响,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将牵扯校方的精力。

    3、开放后物耗及管理经费负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意味着学校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设备损耗、折旧、维修、及日常管理等费用学校将难以全部承担。以开放3个乒乓球桌、两个羽毛球场地和两个篮球场为例,包括各种球类、球拍、场地损耗,以及3名管理人员的补贴等费用,每月至少需1000元,全年不少于1万元。
 
    3、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对策建议
 
    让闲置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走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1件益国益民的大好事。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1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1蹴而就,应借鉴各地经验,由政府主导,多方联动,逐步推开。

    1、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向社会逐步开放校园体育场馆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可先选择1些运动区和教学区相对分离、安保措施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先对社团组织开放,对社区居民采用“会员制”形式进行开放。待条件成熟再全面开放。及时总结开放的经验做法,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认真进行研究,拿出可行对策。在借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其它各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应的形式和步骤逐步开放。

    2、形成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联动、学校与社区参与的局面

    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1项公益事业。关系到大众健身权益、和谐社区建设以及学校的教学秩序等等方面,牵涉到组织管理、校园安全、收费、体育设施设备损耗等诸多问题。这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应从政府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高度上加以重视,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体育、教育、公安、工商、宣传、民政、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也需要激发开放学校和所在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由政府制定指导性和扶持性政策,引导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同时给予1定的经费补贴。应采取激励性政策,允许学校合理收费,鼓励开放。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把开放工作列入对学校工作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体育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教育等部门的配合支持,共同研究开放的办法,指导督促此项工作的开展。学校所在街道社区要有序地组织社区居民进入学校参加锻炼,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共同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3、探索建立校园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

    只有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开放的良好氛围,推动开放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开展,才能真正把这件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办实,让群众满意。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1项长期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有序、有度、有法、可持续的开放,真正方便群众健身,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涉及诸多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将会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难。应通过试点,努力探索和建立1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开放补偿机制、安全保障机制、社会舆论监督机制,从而促进开放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应通过试点,研究制定开放工作的具体办法,适时总结经验,并且加以推广。

    组织和管理方面。目前国内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学校自主开放的模式,即学校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开放、管理、协调。这种模式又可分为免费开放和适当收费两种形式。2是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模式。天津的大多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就是采取这种模式。3是依托社区体育俱乐部开放模式。上海政府部门购买公共服务委托社区体育俱乐部具体组织实施就属于这种模式。4是委托经营单位的开放模式。广州的许多学校就是将学校的体育场馆委托给企业来经营,双方签订相关的协定,明确责任。受委托企业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这几种模式都是各地在开展开放工作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我市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创造性地做好开放工作。

    4、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应把握的问题

    1、如前所述,校园体育设施不仅仅是1种体育资源,更是1种教育资源,在对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应努力防止将这种公益性色彩很强的社会资源引上商业化的路途,进行纯粹的商业化开发。

    2、要在解决安全问题上下功夫,及时消除显在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有案可查,防止社会不良人员借开放之机进入校园进行破坏活动,影响校园安全。同时,要指导群众科学锻炼,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确保参加锻炼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器材安全。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