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_历史学毕业论

2014-06-10 01:23
导读:历史学论文论文,戊戌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_历史学毕业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19世纪末,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民间慈善事业

19世纪末,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民间慈善事业产生了1些新的发展变化,并开始出现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这1时期,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救亡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紧密相联,不仅产生了有关的新思想观念,而且早先的某些慈善组织也发生了变化,并诞生了许多新的民间公益团体,其活动内容与以往单纯的慈善义举不无差异,显得更为广泛和多元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也较诸过去的民间慈善事业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方面的有关具体情况略作阐述。

                                                                                     1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首先体现于慈善界人士思想观念的变化。由于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并非完全局限于政治、经济等方面,而是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刺激与回应,因而受其影响,这1时期有关人士对慈善活动内容及作用的认识,也出现了值得重视的变化,开始由传统的慈善观向近代社会公益思想发展。

    经元善是19世纪后半期江南著名的绅商,同时也是声望素孚、影响及于全国的慈善活动家。因此,分析他思想上对慈善活动内容及作用认识的变化,即可在1定程度上了解这1时期慈善界人士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综要言之,经元善的新慈善公益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1是救急不如救贫。以往的慈善之举,大都是遭遇灾荒后临时募捐赈济,经元善认为这种做法多有弊端。他指明,“善后之法,所宜亟讲矣”。所谓善后之法,“1曰兴农开荒,1曰课工教艺”。兴农开荒之说早已有之,而且经元善认为此举“大而费巨”,难以实施,“资款有限,不得不于行善中求生财惜费之法”,故而他更看重的是具有近代公益慈善事业性质的课工教艺。

    其2是善举之惠,应从1身及至1家,从1时及至永久。经元善多年从事慈善活动,深知“善举以博施济众为极功”。他认为:“养老、育婴、恤嫠非不善也,然惠仅1身,不能及1家也;施粥、施衣、施药非不善也,然惠仅1时,不能及永久也。”同时,他还10分了解“各行省善堂,有名无实者甚多,即名实相副,其功德所被亦殊不广耳”。因此,不改变原有慈善活动的内容及格局,也将难以收到更广泛的实际效果。

    其3是创立新的慈善活动内容,消除善堂等传统慈善机构的缺陷。经元善这里所说的新内容,实际上就是具有近代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活动。他特别强调,在当时的条件下设立工艺院是课工教艺、惠广泽远的最大善举。“工艺院教成1艺,则1身1家永可温饱,况更可以技教人,功德尤无限量。”因此,他建议善堂均可改为工艺院,或者在育婴堂、恤嫠院内“各设小工艺所,俾孤儿长成,可谋生成家,孀妇得资,可赡育后嗣”(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5—247页。)。这显然是要改变传统善举重养轻教的习俗,并且也与过去教以务农之说的内容大不相同,而是教以近代的先进工艺技术。

    其4是从兴办义赈进而推展至兴办义学。鉴于中国数千年女学不兴、为害甚巨之弊,经元善当时尤为注重创兴女学。他认为:“我中国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同时,他还指出兴女学与办义赈1样均属义举。因为“女学堂之教人以善,与赈济之分人以财,可同日而论,且并行不悖”(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页。)。 女学的兴办,应该说在19世纪末的中国尚属创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其5是日趋重视“开风气、正人心”的社会公益事业。这1时期的经元善虽1度表示不再从事以往那样的义赈活动,但他却非常希望通过采取创办“劝善看报会”等新的公益善举措施,进1步“扩充善念”,使众人“识时势亦明义理,除僻陋并革浇漓”,最终达到“振刷精神,急起直追”以及“发愤自强,誓雪国耻”的目的(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页。)。

    以上所介绍的虽然只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经元善个人慈善思想的发展变化,但也可以说在1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慈善义理发展演变的1种新趋向;同时,类似于经元善这样的变化在当时也并非绝无仅有,只不过是其他人认识的水平或侧重点略有差异。此外,经元善的新慈善公益观不仅得到了许多慈善界同仁的首肯,而且获得了报刊舆论的支持,这也表明当时慈善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少数个别人身上,而是具有1定的代表性与社会性。

    例如经元善首创女子义学,即得到许多早先与其共办义赈之慈善界人士的支持,施则敬、严信厚等上海善堂总董还参与筹议发起并捐助经费,颇有“众善交征,共襄旷举”之势,而且“海内贤士哲女闻风嘉许者不乏其人”。另外,《苏海汇报》、《新闻报》、《循环日报》等许多报刊,也都曾发表文章称赞创设女子义学为最大之善举。

    从当时的报刊舆论看,并不仅仅是围绕经元善的新慈善思想发表议论,有的还从总体上对以往的慈善活动提出了变革要求,这同样在1定程度上反映民间舆论对待慈善事业认识的新变化。

    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申报》,这1时期即曾连续刊登有关改良慈善活动和发展公益事业的评论文章,并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例如《效法泰西以行善举义》1文,认为上海已有之善堂,在施衣、施粥、施医、施药、恤嫠、育婴等方面的善举虽无1不备,但“顾犹不免有遗议者”,甚至还遭到某些非议。其原因1方面是由于善堂“立法尚未尽精详”,“司其事者未克实事求是”;另1方面则是因所行善举之缺陷所致。泰西诸国善举之特点,在于养与教2者并重,“中国各善堂养则有之,教尚未备”。因此,“各善堂而欲息浮言,非仿行泰西良法不可”(注:《效法泰西以行善举议》,《申报》1897年5月31日。)。 关于如何解决流民的安置与糊口问题,该报的评论文章也曾呼吁,“此事亦宜师西法而变通之”,设立工程局等公益性机构收容流民,编成工程队,从事地方工程的建设。“与其费口粮而养囚徒,何如使之工作而抵经费,不亦1举而两得哉。”(注:《安置流民议》,《申报》1897年4月22 日。)另外,该报还曾就改学舍书院义塾为中西时务学堂发表了数篇评论。

    由上可知,从慈善界的代表人物到报刊舆论,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都提出了改良慈善事业的新认识,同时也不约而同地要求兴办某些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以促进传统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发展,发挥更为突出的影响与作用,尤其是为救亡图强的大业作出1定贡献。

                                                                            2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还体现于某些传统的善会,善堂发生了1定的改变,尤其是许多新式社会公益组织的接连产生,广泛开展1系列公益性活动,更直接反映了传统慈善事业向近代社会公益事业扩展的趋向。类似的情况,在以往是有不曾有过的。

    目前暂因资料缺乏,难以就这1时期更多善堂的变化作详细论述,只能对设在广西桂林的两粤广仁堂作1简略的个案剖析(注:日本京都大学夫马进教授新近出版了《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1书,笔者尚未见到,殊为遗憾。)。戊戌维新运动期间,该善堂认为“近善堂林立,广为施济,盖真行孔子之仁道者,惟未正定1尊;尊崇孔子,又未专明孔子之学,遂若善堂仅为庶人工商而设”。于是,为“推广专以发明圣道,仁吾同类,合官绅士庶而讲求之,以文会友,用广大孔子之教为主”,于1897年春创立了圣学会;同时还宣称“创设此会,略仿古者学校之规,及各家专门之法,以扩见闻而开风气,以上广先圣孔子之教,中以成国家有用之才,下以开愚氓蚩陋之习,庶几不失广仁之义”(注:《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缘起》,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4 册,第438—439页。)。

    广仁善堂设立圣学会后,在其会章中制定拟开展的各项活动,主要有庚子拜经、广购书器、刊布报纸、设大义塾、开3业学等内容。其中不少部是以往的善堂所未曾开展过的活动,如“拟合中国图书陆续购钞,而先搜其经世有用者,西人政学及各种艺术图书皆广搜购采,以广考镜而备研求”;刊《广仁报》,“专以讲明孔道,表彰实学”;开办农工商之学,“立学讲求,以开民智”。其计划是先在桂林开办,然后在广州、梧州等分局相继办理,视集款之多寡次第推行于各府州县。除此之外,“凡义所当为之事,莫不竭力,如创讲堂以传孔教,立学堂以育人才,派游历以查地舆风俗矿务,设养贫院以收乞丐、教工艺,视何处筹款多者,即在其地举行”(注:《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缘起》,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4册,第439—441页。)。由上可知, 广仁善堂设立圣学会之后的活动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明显的扩充,已大大突破了传统善堂所行善举的范围,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较这1发展变化确实令人瞩目。

    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有些善堂还曾参与宣传戒烟、创办阅报社等新型社会公益活动,这也是传统善堂发展演变过程中值得重视的新趋向。不过,像广仁堂这样明显的变化,在当时还不能说10分普遍,因而不能估计过高。

    这1时期新型民间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则显得较为迅速,其具体表现是以下所述各种新式民间公益机构和社团的诞生,以及有关各方面公益活动的大力开展。

    首先,是阅报社、阅报会、阅书会等民间公共会社机构的创立,既为民间社会提供了过去所没有的阅览各类新书报和议论时政的场所,也较为显著地扩大了民间社会的活动空间与影响。例如1898年夏秋之间,金陵“东牌楼某报房创设阅报会,购办沪上各报,无不应有尽有,以备有志维新者得就近取阅”(注:《设会阅报》,《申报》1898年9 月26日。)。类似的阅报会、阅书会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并不仅仅见于通商大埠,在1些县城也曾先后创立。如王延龄于1898年联络他人共同集资,在山东诸城县曾开办阅书会性质的藏书局。在江西义宁县,1898年也出现了阅书报会。据有关史料记载,该县“有志读书之士,苦于无力,不能罗致众籍,遂邀集同志起1学会,广购各书报,彼此互阅。见多识广,成就自易”,并呼吁“吾乡有志之士取法焉”(注:《江西义宁县仁义书院变通冬课诗赋改为策论启》,《新知报》第48册。)。经元善于同年也曾在浙江余姚、上虞两县发起创办“劝善看报会”,并拟订章程10则,阐明“此举专为开风气,正人心起见”;另外,“江浙两湖诸省之士,亦尝醵金设看报等会,不出户庭可知天下,所费甚廉,所益甚大”(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第267—268页。)。

    这些阅书阅报会社,都属于近代性质的民间公益性机构。其创办资金系自筹,所藏之书报免费供人阅览。有的还对此予以说明:“购书购报诸费,由会中同志筹垫,阅报诸君愿出费者作捐款论,不愿者悉听其便”(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8 页。)。另外,这些会社的创立有的仍与原有慈善机构不无联系。如上面提到的劝善看报会不仅由著名的慈善家经元善创办,而且在余姚县城由继善公所的董事经理,在上虞县城由积善堂董事负责。江西义宁县的阅书报会,也是当地仁义书院变通冬课诗赋而设立的。

    其次,是新式民间组织戒烟会在全国的1些地区纷纷设立。涉及戊戌维新运动的论著有些也曾提到戒烟会,但大都视之为戊戌时期1般的“学会”组织。实际上,学会是学术团体,主要以研究和推广某种学问为宗旨,而戒烟会却并非属于这类组织。准确地说,戒烟会应属社会公益性团体。之所以创立戒烟会,是因为“吸烟之害,人所共知,但习俗既久,无友朋规劝之助,故积弊难除”。设立戒烟会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积弊,“使互相戒勉,以清斯害”。除约束会员自身不得吸食鸦片外,戒烟会更注重“博采戒烟良方,及戒烟歌、戒烟文,都辑成书,遍送海内,以资取法”(注:《戒鸦片烟会章程》,中国史学会编:《戊戌变法》第4册,第463页。)。很显然,戒烟会的活动与主旨不仅仅限于对会员的约束,而主要在于消除当时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吸食鸦片陋习与危害。

    再次,是不缠足会等类似的组织在全国许多地区相继诞生。有不少论著也将不缠足会视作“学会”,笔者认为这同样是1种误解。不缠足会实际上是倡导改良风俗的新式组织,也属公益性质的民间团体。有的还曾在章程中说明:“此会原是造福巾帼,与救婴堂大旨略同。今商都人士即将此会并入救婴堂,以垂久远。”(注:《善化东乡下缠足会简明章程》,《湘报》第113号。)还有的“暂就育婴局设为会所”, 互为劝勉。不缠足会的主要宗旨,是改变中国近千年的缠足陋俗,使女子解除裹足之苦。

    复次,是兴办新学堂义举的出现。上文曾提及戊戌维新运动期间著名慈善家经元善兴女学的思想,得到了慈善界许多同仁和维新志士的支持。到1897年下半年,经元善还曾联合各界人士,在上海发起筹办中国首家女学堂——“中国女学堂”。并于1898年5月正式创立。接着, 经元善又抱着“为贫民力谋生计,即为国家渐图富强”的思想,发起创办余、上两邑农工学堂,两地的“继善公所、积善堂诸君子,均1概举为董事,以期众志成城”(注: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5—248页。)。农工学堂的创办,虽由于浙江巡抚拖延不批和经元善患病等原因,未能及时付诸实现,但却反映了当时民间兴办新学堂义举的发展。

    最后,是绅士商董参与创设和管理的具有地方自治雏形特点的新式公益性机构,这1时期也开始在某些地区出现。1898年春季在湖南诞生的保卫局,即属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的新机构。该局是裁撤旧式保甲团防局之后,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制度而设立的。它的创办虽与湖南支持维新变法的官吏有着密切关系,但湖南的维新派人士也曾参与其事,另有“各绅商等百余户、职员等2百余名,联名吁恳从速举办”。唐才常曾阐明设立保卫局的目的,是为了“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注:唐才常:《论保卫局之益》,《湘报》第2号。)。保卫局的章程还将此列为其主要“职事”。署按察使黄遵宪也认为,保卫局之设,意在“挽积习而卫民生”,并强调“保卫局系公益,断不责令1人1家独捐巨款”,而是“以地方之财,办地方之事”(注:《黄公度廉访批牍》, 《湘报》第21号。)。 这显然都是在很大程度上着眼于社会公益事业。

    从保卫局的具体职责,也可明显地看出其所兼有的公益机构特征。根据章程的规定,保卫局的具体职责是:逮捕杀人放火、斗殴盗窃、奸淫拐骗的罪犯,帮助行路遇难、醉酒疯颠、老幼残疾之人;监视无固定职业、形迹可疑者;在扰攘街市遇有“聚众喧杂之事”,维持治安;另还包括清道除污、禁卖腐败与假冒食物、收存遗物帮助归还等各项职责(注:《湖南保卫局章程》,《湘报》第7号。)。 这些大都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管理市政道路和城市卫生等公共事务方面,保卫局始终10分重视,曾专门拟定了清理街道章程,规定各分局配备车辆,雇清道夫清扫运送垃圾,疏通积淤;另设专员

[1]  

    上一篇:试析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来沪绅商社会观念的嬗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