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在中国(6)

2014-06-30 01:04
导读:(《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认为文化形态学与文化形体学不同,俞颂华这篇文章并没有介绍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事实上,文化形态学和文化形体
(《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认为“文化形态学”与“文化形体学”不同,俞颂华这篇文章并没有介绍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事实上,文化形态学和文化形体学只是Kulturmorphologie不同译名,实为同一概念,至于会中是否讨论到斯宾格勒不得而知。预定出席的士榜格后来在《文化形态学的研究》中却对斯宾格勒有所讨论,所以不应排除会上议论斯宾格勒的学说,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学者金井羊应该获得更多这方面的学术信息。
[19] 金井羊(1892—?),字其眉,上海宝山人。曾赴德国留学,入基尔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教务长兼代理校长,国民政府铁道部建设司科长。1929年7月任铁路部参事,并任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1931年2月任铁道部财务司司长。
[20] 俞颂华:《德国文化形体学研究会》,《东方杂志》第20卷第14号,1923年4月;又转载于《史地学报》第2卷第7号,1923年11月。
[21] 李思纯等人赴法留学,《少年中国》有专门的报道,见《少年中国学会消息》,《少年中国》第1卷第4期,1919年10月15日。
[22] 李思纯:《论文化》,《学衡》第22期,1923年10月。
[23] 李璜在《忆在巴黎常聚之几位同学少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8年4月11、12日)一文记他与李思纯、曾琦回国前一同游德国,时间在1922年,与李思纯所说完全吻合。
[24] 如储元西曾阅读过上海光华大学图书馆所藏《西方的没落》英译本,后在论文中介绍斯氏的思想,见储元西:《文化的类型和阶段》,《文哲》第1卷第10期,光华文哲研究组印行,1939年12月30日。
[25] 《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学衡》第32期,1924年8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6] 张荫麟翻译的《斯宾格勒之文化论》分载于《国闻周报》第4卷第48、49期,第5卷第10、21-22、30-34期,及《学衡》第61、66期。按王敦书之说有误,《国闻周报》第5卷第23期,并未刊登译文。
[27] 《斯宾格勒之文化论·译者序》,《国闻周报》第4卷第48期,1927年12月11日。
[28] 《斯宾格勒之文化论·编者识》,《学衡》第61期,1928年1月。
[29] 《斯宾格勒<西土沉沦论>述评》,《大公报·文学副刊》第6期,1928年2月13日。
[30] 《吴宓日记》第3册,三联书店1998年,第316页。
[31] 《斯宾格勒之文化论·编者识》,《学衡》第66期,1928年11月。
[32] 见《大公报·文学副刊》第54期(1929年1月21日)《西土沉沦论》英文译本广告。
[33] 《欧洲战后思想变迁之大势与吾国人应有之觉悟》,《大公报·文学副刊》第3期,1928年1月16日。
[34] 这本书20世纪30年代曾有两种中译本,其中也论及斯宾格勒的思想,详见后文。
[35] 《“历史并非”—— 德国学者之新说》,《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22期,1930年5月12日。
[36] 《吴宓日记》第5册,三联书店1998年,第400页;《人生观》即斯宾格勒的《人与技术》,1931年德国慕尼黑出版,1932年《没落》英译者C.F.Atkinson又将此书译成英文(Man and Technics:A Contribution to a philosophy of life)。中译本据英译本翻译,署名“斯潘格来”,董兆孚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12月初版,为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之一。后又发表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第10、11期(1938年8月7日、8月14日),宗白华在“编辑后语”中指出,《人与技术》这本小书“精思创见,层出不穷,使我们在那平凡的‘技术世界’发现层层远景,意趣无穷。”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7] 孙寒冰编:《科学大纲》,上海黎明书局1929年,“史学”篇;1948年张其昀在《时代观念之认识》一文中引征张荫麟译《斯宾格勒之文化论》,见《思潮新论》,正中书局1948年版。
[38] 叶法无著《文化与文明》(1930)、杨东蒪编《本国文化史大纲》(1931)、陈国强著《物观中国文化史》(1931)、柳诒征著《中国文化史》(1932)、丁留余著《中国文化史问答》(1933)、陈登原著《中国文化史》(1935)、王德华著《中国文化史略》(1936)、陈安仁著《中国上古中古文化史》(1938)和《中国近世文化史》(1936)、王云五编《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   
上一篇: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法律移植_历史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