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调整障碍(3)
2017-09-11 02:07
导读:就是说,从就业〖cd2〗收进结构比较,非农产业的收进性要好于传统农业;从产出〖cd2〗 收进结构分析,传统农业的收进性要好于非农产业。这与传统农
就是说,从就业〖cd2〗收进结构比较,非农产业的收进性要好于传统农业;从产出〖cd2〗
收进结构分析,传统农业的收进性要好于非农产业。这与传统农业的物质消耗较小,非农产
业的生产效率较高直接相关,但总的说来,我国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份额过小,特别是农
村产业的产出收进特性极为不正常。按1993年数据分析,每个非农业的产出份额只获得0.42
个份额的收进。其中,第二产业只有0.27个份额的收进。这反映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
重大缺陷。
〖jz〗表2〓中国农业结构情况(产值份额)〓%
〖bg(!〗〖bhdfg2,wk6。5w〗项〓目〖〗1992〖〗1980〖〗1990〖〗1993
〖bhdg2〗农业〖〗100.00〖〗100.00〖〗100.00〖〗100.00
〖bhdw〗种植业〖〗73.54〖〗71.68〖〗58.49〖〗54.6
〖bhdw〗粮食〖〗〖〗52.05〖〗35.29〖〗26.7
〖bhdw〗经济作物〖〗〖〗11.25〖〗10.39〖〗27.9*
〖bhdw〗林业〖〗1.58〖〗4.23〖〗4.31〖〗4.5
〖bhdw〗牧业〖〗11.32〖〗18.41〖〗25.03〖〗27.4
〖bhdw〗副业〖〗12.35〖〗3.95〖〗6.21〖〗5.5
〖bhdw〗渔业〖〗1.31〖〗1.71〖〗5.36〖〗8.0
〖bg)f〗
プ柿侠丛矗骸吨泄统计年鉴》,(1991,199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号表示该年包括蔬菜瓜果其他作物,1992年,这个比例为10.0%。
〖jz〗结构调整:障碍在哪里
我们从政府行为、农民自身行为和市场功能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
1.政府“两难”境地和农村生产治理形式诸矛盾。
改革开放前30年,人民公社体制、“以粮为纲”方针和统购派购政策,构成了中国农村典型
的计划经济模式。伴随着农村生产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固然逐步进进了目标明确、全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和有重点的调整阶段,但是,现实经济发展的矛盾性,农村生产形式与治理方式的不协调性
,使政府行为处于一系列矛盾和“两难”境地。
其一,粮食增长目标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在我国,让占世界近1/4庞大人口吃饱饭始
终是极具
政治意义的大事。所以,每年国家计划班子必须提出高的粮食增长目标,如“七五
”期间均匀年产量要求比“六五”期间增长12%;“八五”比“七五”继续增长7.7%。而依
靠技术和治理进步以及投进增加所取得了粮食总增长,“七五”均为11%。这就是说,至少
有1%的粮食增长还需要依靠增加面积来达到。另一种方面,调整种植面积结构的方向是扩大
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生产,其基本出路也是要靠增加播种面积。而我国备用耕地极少,而
且由于非农用地(工厂、道路、住宅)急剧增加,全国耕地以每年4-5百万亩的速度减少,这
就使政府在保证粮食增长和发展经济作物之间处于“两难”境地。通常情况下的做法是,经
济作物让位于粮食生产。如“七五”期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就比“六五”末年均匀增长了0.
8%,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则年均匀下降了2%。1991年以来,各地下决心调减粮食播种面积,
如1994年比1990年下降3.7%,但同时棉麻等主要经注作物播种面积也下降了10.8-15.2%。其
结果是农产品产量下降,供给不足,结构矛盾立即引起粮棉恐慌,农产品相关的消费价格急
剧上升,使政府调整结构行动维艰。
其二,农业生产宏观治理与家庭承包责任制非协调化的矛盾,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民在
独立自主的情况下,生产行为由家庭获利期看决定,但政府则要求按既定的经济发展规划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结构调整的目标生产。而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政府很大程度上还难以通过市场调整农民的
行为,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这就使得政府与农民之间经常会直接发生矛盾。
实践中常出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放弃对农民生产过程的干预,生产治理简化成定期崔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