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调整障碍(7)
2017-09-11 02:07
导读:产和致富的门路。这些观念和门路与调整传统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的取向基本上是 一致的。 第三,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市场机制引导农村
产和致富的门路。这些观念和门路与调整传统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的取向基本上是
一致的。
第三,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市场机制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用市场方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首先要摆脱计划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习惯作法,充分尊重农
民和乡村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改变一切由政府计划包揽和行政命令的做法。要打破行政
壁垒,撤销阻碍生产要素活动的一切关卡障碍,一切按市场法则办事。其二,全面推进农村
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农副产品逐步全部放开,开办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
场,农业生产资金、技术、信息要素的全面市场化。其三,鼓励土地在国家所有性质不变下
的使用权有偿转让,推行以土地进股为主的股份制农业,促进土地向素质农业劳动者手中转
移,加速土地老实度规模经营进程。其四,政府调控职能主要通过地土所有权、产业政策、
国家储备制度、农副产品补贴与保限价、农业贷款利率与税收等方法实施。
第四,建立风险制度,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减少取低程度。
建立农产品生产风险制度,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稳定发展经济作物的重要手段。风
险制度可通过三种形式来确立。一是风险基金制度。 上政府、产业生产者、农业生产者三
方按一定比例出资,或通过保险公司,或由专门的监视委员会,对农产品生产中一旦出现的
风险予以补偿。二是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减少家产品预期风险。三是推行贸工农协作制度
或联合体化形式,通过农工贸互补,或内部核算制度,把农产品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五,处理好财政予取关系,扶持乡镇企业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原始资本积累过程,然后逐步进进现代化生产行列。否则,乡镇企业
在未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中难成大天气。这就需要地方财政,特别是乡村两级政
权要处理好予和取的关系。在原始积累阶段,应尽量扶持其发展,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更新改
造,上规模,上档次;帮助他们加强治理,进步发展活力。只有在企业羽翼饱满,活力强大
时,才是乡镇企业为当地公益事业作贡献的时候。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等
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现实,是中国产业结构成长的范例。ィ墼鹑伪
辑〓〓刘雪斌]
注:
①参见《中共中心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题目的决定》,载《经济体制改革手册》,经济日
报出版社1987年,第62页。
②参见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决定》。
③陆学艺《转型时期农民阶的分化》,《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第137-157页。
④[法]h·孟德期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⑤肖四如、王志国《中国:非均衡传统农业的改造》,《青年经济论坛》1989年第5期第29-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