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调整障碍(5)
2017-09-11 02:07
导读:受影响的便是乡镇企业。1989年治理整顿时期,江西省约有30%的乡镇企业处于关停状态。 乡镇企业资本积累艰难,阻碍了乡镇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和产业性
受影响的便是乡镇企业。1989年治理整顿时期,江西省约有30%的乡镇企业处于关停状态。
乡镇企业资本积累艰难,阻碍了乡镇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和产业性质质量的进步,从而阻碍
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结构的大规模调整。
2、农民生产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局限
在“一元二公”的生产体制下,农民的生产行为完全被行政指令随意支配的。新的生产经营
方式固然给农民带来选择余地,但长期传统农业圈子城生存的农民。囿于自然经济观念,反
风险意识,以及现代化劳动技术技能低下,使农业生产带有极大的局限,大大增加了农村结
构调整的困难。
一是自然经济观念的局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事实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向农村商品
经济的转化。这就需要农民首先在生产观念上突破自然经济的羁绊,而且目前我国除了沿海
部分地区,城市区郊外,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自然经济习性还十分严重。他们较少了解外
部世界,与生机勃勃的外部市场较少相通或真正相通,主产品自食率高达70%,副产品很少
。他们把种田养猪视为农民的“正道”,以为通过其他生产形式获利致富是“邪道”,对那
些人产生反感,以为是不道德的③。他们对来自政府的结构调整信息持怀疑态度,并且由
于农村组织结构的松驰,即使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调整信息和要求,经过层层衰减,只有极少
部分信息传达到农民那里,其中,又只有极少部分变成农民的实际行动。
二是反风险与生产创新的局限。目前我国农民恩格尔系数高达58.1%,并且从80年代中期以
来,未出现稳定下降的趋势(参见表3)。
〖jz〗表3〓〓80年代以来中国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bg(〗〖bhdfg2,wk10,wk6。5w〗年〓份〖〗1980〖〗1985〖〗1990〖〗1992〖〗1993
〖bh〗恩格尔系数%〖〗61.8〖〗57.8〖〗58.8〖〗54.6〖〗58.1
〖bg)f〗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计算。オ
也就是说,农民的生产还处于温饱状态。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大多数农民耕种的主要目
标在相当时期内,除了完成国家性征购任务外,主要是解决自己吃饭题目,获利目标放在很
低位置。加上自然经济习性,就决定了农民的生产行为是反风险的。特别是边远僻静地区的
农民,遵从祖辈、父辈或同村落乡亲们的习惯生产项目和耕作方法,并习以以常,形成一种
传统文化环境。而结构调整无论是种植项目的改变,还是发展加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传
统习惯来说,都是一种创新,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也就很难被农民接受,甚至引起所
处的那种文化环境里的“众怒”④。
三是现代生产劳动技能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局限。目前,我国15岁以上成人中仍然有1.82亿文
盲半文盲,占15岁以上的人口的22.72%。这些人尽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使农村推广先进生产
技术碰到很大障碍,对于采用较为复杂的生产技术以及治理方式的农村非农产业来说,他们
就更难适应了。农村劳动人口自身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寻求更有效的
生产方式和致富门路的能力,从而减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家产业的转移速度,阻碍了农
村产业结构的成上进步与适时调整。
3、市场功能破缺和信息传导滞阻。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组协气力是各级政府的经济计划。农村生产由集体统
一决策转变到千家万户分散决策后,从决策机理上看,结构组合的主导气力不再是计划,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是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经济运行所需的生产要素市场不健全,人们试图把计划与市
场完善结合起来,也由于计划方法的缺陷和市场基础的不完善,未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就
使得计划和市场都处于一种功能破缺的状态。农村产业结构即不能按照计划方法调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