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结构变动中的农业力剩余(4)
2017-09-13 01:09
导读:术进步促进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在进步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扩充了劳动容量。此外,由 于技术进步使单位农产品的活劳动含量降低的情况,有可能因
术进步促进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在进步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扩充了劳动容量。此外,由
于技术进步使单位农产品的活劳动含量降低的情况,有可能因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变化而被抵
消。
智力开发。西奥多·舒尔茨以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的生产技能,
对人的能力投资收益要远远大于对物的投资收益率。在美国,自然资源对国民收进的贡献只
按近5%,可再生资本财货的贡献是20%,而劳动的贡献则是75%。所以关键是人的素质。据统
计,一国的教育水平与人均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教育水平进步1,人均产量增长0.8
9。教育是对农业就业机会的再创造,是对今后高产量和高收进的预支。目前我国农村人口
有近半数是文盲和半文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农业劳动力大量闲置浪费题目、摆脱
农业发展窘境的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战略措施。
加大投资。资源开发、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都离不开资金。加大农业资金投进主要有四条途
径:(1)增加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整个农业部分经济发展所需的“公***品”的生
产,如农业基础设施、农村智力开发、农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等等。这类公***品
的生产有利于改善农业内部结构、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直接和间接地增加农业就业机会
。目前政府用于农业的支出偏低,在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投资比重“一五”
时期占7.1%,“二五”时期占11.3%,1963〖cd2〗1965年调整时期占17.7%,“三五”时期
占10.7%,“四五”时期占9.8%,“五五”时期占10.5%,从“六五”时期开始下降,到1990
年仅占4.1%。今后,政府财政应通过增收节支以加大农业投资。(2)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资能力。这种投资主要用于本社区内“公***品”的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的小环境。由于各
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农村社区对农业的投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贫困社区对农
业的嵌资几乎为零,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它对农业的“反哺”能力。(3)鼓励
农户私人投资。这种投资主要用于改良建设和由私人支配的生产要素。要形成有效的机制,
使富裕农民热心于农业投进而不是挥霍性消费。(4)吸引外资。对外开放也给农业发展带来
了新的契机,对外开放度越高,外资输进农业生产领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收进调节。收进水平决定着任何一个部分的就业吸引力。农民在经营活动中是讲究实效和善
于盘算的。他们随时都在比较“本钱〖cd2〗收益”并做出反应。农业劳动比较利益的下降
是促使农民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增加农民的农业性收进,根本途径是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降低本钱的条件下增加产量。在近期,应加快流通体制的改革,在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
料的销售价格、销售渠道、销售信息和产销结合等方面多做文章。目前流通领域题目严重,
少数人在流通环节牟取暴利,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深受其害,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宏观调控。
四、尽对剩余劳动力向非农来的公道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分转移是二元经济中的必
然趋势,但这种转移的具体过程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因此有多种转移模
式可供人们优选,以保证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仅就一些原则性题目谈谈本人
粗浅的看法。
(一)可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必须是尽对的过剩。即对于当时当地的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来说,
这部分劳动力已是完全富余的,继续投进农业已无效益可言。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剩余劳动力溢出量(供给量)的直接依据。
(二)非农业部分的经济规模与结构状况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吸纳量(需求量)的直接依据。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