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吞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4)
2017-09-19 06:27
导读:现了资源的公道活动和优化配置。其表现一是土地资源的利用。龙口市前宋村在吞并 3个村之前,固然经济发展已具相当大的规模,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现了资源的公道活动和优化配置。其表现一是土地资源的利用。龙口市前宋村在吞并
3个村之前,固然经济发展已具相当大的规模,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十分匮乏。通
过吞并邻近的3个村,他们的土地面积增加了10倍,除了新上晴伦丝、电解铝等几
个三、三产业项目外,还利用荒山建了两个水库,解决了水资源的缺乏题目。二是农
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从被兼村来看,一般大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都被安排到乡
镇企业工作,减少了农业劳动力,进步了农业的比较效益;从吞并方来看,他们获得
的是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并且可以节省为之建宿舍和提供其它服务的用度,降低了劳
动力本钱。三是实现了劳动力与资本的联合。村庄吞并使一些富村和强企业扩大了生
产规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有的组织了企业团体,如荣成的马山团体、博山的万
通达团体等,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扶贫式吞并
通过山区人口的搬迁,减少了山区人口,这有利于封山育林,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三)收进变化效应
村庄吞并一个最直接、最突出的效果就是缩小了穷村与富村的收进差距,使穷村
迅速脱贫致富。龙口市达沟村在未被前宋村吞并前,因办企业不成功而负债125万
元,其中欠前宋村20多万元,村干部三年未能发工资。1994年底被前宋村吞并
后,不仅甩掉清偿务包袱,而且前宋村还拿出十几万元钱为村干部补发了工资并偿还
了对村民的欠款。吞并后达沟村村民享受到了很多前宋村村民的待遇,包括子女免费
进托上学、退休养老补助等。荣成市东庄村在1988年被马山团体吞并前,村级没
有集体积累,农民人均年收进仅450元左右。现在户均年收进达到2万元左右,已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超过了城市居民的人均收进。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比较利益低和农民收进低的重要原因。村庄吞并,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题目
的一条新的出路。一般说来,作为吞并者的富村和强企业,二、三产业都比较发达,
能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可以吸收被吞并村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假如没有这一
条件,吞并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吞并双方都缺少积极性。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兼
并方有劳动力需求,被吞并方有大批劳动力进进二、三产业就业,能获得比种地更高
的收进,吞并才能水到渠成。
(五)土地规模经营效应
随着村庄吞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被吞并村的劳均土地大大增
加,这就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一些被吞并村,有的农户因缺少农业劳动力
,便主动将土地转包给一些种田大户,由部分种田能手同一经营土地。这样,一般的
种田大户能耕种土地20—100亩,既进步了土地产出率,又进步了种地农民的收
进。由于一个农民假如仅耕种1亩地,亩产出效益1000元不赚钱的话,那么假如
他耕种20亩地,产出效益则为20000元,种地就成了赚钱的行业。也有一些富
村、强企业,有着更高的战略眼光,在吞并穷村、弱村的同时,将农业直接作为自己
的“绿色车间”,进行企业化经营和治理。荣成马山团体吞并6个村后,将土地经营
进行同一规划,辟出400亩地种植果树、100亩种植蔬菜、100亩地搞工厂化
养鱼、100亩地建养猪场,还建了两个大型养鸡场,农业成为团体公司下属的绿色
车间。博山区东白石村被河北北村吞并后,原有的100亩耕地和1700亩山林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了14个人进行治理,成为河北北村的农业车间,这14个人由河北北村发工资,实
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
(六)城市化效应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和城镇集中已成为历史大趋势。但中国
农村在发展乡镇产业过程中,由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