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吞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5)
2017-09-19 06:27
导读:不离乡”,因而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产业化进程。村庄吞并现象,客观上促进了农 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荣成市马山团体
不离乡”,因而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产业化进程。村庄吞并现象,客观上促进了农
村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荣成市马山团体,在吞并6个村
之前,村民居住十分分散,职工也大部散居在各村。从1988年开始吞并试点后,
就逐步以公司所在地为中心搞了小城镇的同一规划,按照城镇的功能划分了产业、商
贸、生活等区域,盖了大批住宅楼房分配给企业职工,使人口向生活居住区快速集中
。目前已形式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
四.干群心态
村庄吞并作为农村的社区组织变化和治理体制的变化,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人们有着不同的心态。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吞并双方的村干部的想法。
龙口市前宋村党委书记宋作文以为:前宋村过往仅有1600亩土地,早已开发
完,本村劳动力也严重不足。今后发展,就要占用邻村的土地。假如花钱买地、租地
,不仅太麻烦,而且代价很大,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也不好处理。假如将邻村土地并过
来,既方便又经济,并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不足的题目,而且可以减少外招劳力宿舍
、就餐方面的压力。从自身发展考虑吞并邻村是一个方面,能够带动四周的村致富也
是自己作为一个党员和经济发达村的负责人的愿看。
被吞并村达沟村的原支部书记宋致怀等人以为:达沟、西马两个村原来都没有工
副业项目,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进很低,劳动力大量闲置。眼看着近邻前宋村发展
得红红火火,家家住上了“将军楼”,都非常羡慕。达沟村借前宋村20万元钱还不
上,原来想割点地抵债,后看到西马村被前宋村吞并,达沟村的群众也家家户户都愿
意并进前宋村。
荣成马山团体总经理王炳光以为:1988年开始吞并第一个农业村东庄村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双方都有顾虑。渔业公司怕背包袱,东庄村怕将来没有地,缺粮食吃。但在政府协调
下作为试点,就先联合搞了起来。1989年,其它几个村也想合并到公司来,但由
于当时公司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未同意。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的实力大为增强
,到1992年秋天,公司又吞并了其它5个村,可谓是水到渠成,皆大欢喜。吞并
后,一是在资源上能做到充分公道地利用,如原来6个村分开的10公里海岸线,1
994年同一投放了500万只海参苗和鲍鱼苗,以后每年再追加投放,仅此一项,
年收进可达到5000万元。二是劳动力也得到公道安排,强壮劳力可参加远洋捕捞
,懂技术的人可安排到二、三产业,一般劳力可以搞农业。
被吞并村东庄村的原村长吕有胜、唐家庄村民鞠淑英、刘家庄原支书刘玉礼、大
疃村原支书吕有国等人以为,被马山团体吞并(一开始叫联合)群众非常拥护,由于
劳动力都得到了公道安排,收进比过往大大进步,还能享受到很多福利,如住上楼房
,水电热免费等。过往村干部最头疼的上交提留,现在也由公司承担了。公司之所以
发展快,与领导班子,特别是总经理能力强,有开拓精神,能以身作则有很大关系,
这样的领导班子群众拥护。
博山区河北北村村委主任王世林以为:以村庄吞并的方式扶贫是个好办法。作为
吞并方来说,固然吞并山区穷村对我们来说是个负担,但一是我们有能力吞并,拿出
几十万元钱盖几十套屋子完全负担得起;二是我们是***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
先富帮后富的责任。作为村办企业,本来就有劳动力需求,实施吞并后也能解决劳动
力不足题目。
被吞并村东白石村的几户已搬进新房的村民以为:过往在山区条件很差,耕地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少,“大地不过亩,小地两三锄”,脱贫无看,致富无门。现在并到河北北村真是太
好了。这里经过培训上岗工作后,月收进超过过往半年的收进,而且靠城市近,住上
了新瓦房,用上了自来水,这是过往连想也不敢想的。
在村庄吞并题目上,一般来说被吞并村群众的积极性高于村干部。村干部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