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
2017-09-22 01:54
导读:其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居民人均收进水平有了大幅度进步,1994年 农民人均纯收进达到1220元,比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886.4元,增长了6.62倍,使
其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居民人均收进水平有了大幅度进步,1994年
农民人均纯收进达到1220元,比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886.4元,增长了6.62倍,使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第三,世界各国和我国在城镇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可供鉴戒,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迅速建立起规范的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
总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各方面的条件已
基本成熟,我们应当捉住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契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题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社会保障“调节器”和“
稳定器”的作用,我国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到1994年全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达14854个,比1
991年的13322个增加1532个、增长11.4%;社会保障基金会195276个,比1991年18663
1个增加8645个,增长4.6%;社会保障基金会积累资金额28.1亿元,比1991年的16.7亿
元增加11.4亿元,增长68.3%。其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1991年试点到现在,有27个省
、市、自治区的1100多个市县开办,共有5000多万农民(包括乡镇企业职工)参加了
保险。农村集体办敬老院年末收养人数达345406人,比1985年的261669人增加83737人
,增长32%。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和集体给予补足的散居五保户人数占散居五保户人
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80%进步到1994年的93%。以村级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医疗保险取得
了突破性的进展。农村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部分地区解决了部分群众“病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所医,老有所养”的题目,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系统、规范、同一的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相差甚远,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题目。
(一)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 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4年全国虽达14
854个,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3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仅占村民委员会的24
%。没有建立社会保障机构的地区,尽管集体也以公益金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形式向农民
收取社会保障用度,但由于个人缴纳的公益金只是赡养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社会共
济性差,而且使用缺乏有效的监视和约束,农民没有积极性。而且大部分乡镇企业和
私有企业以及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
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空缺。这种情况,使国家无法对全体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
保障,极不适应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式,不能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阻碍了企业的
优越劣汰,影响了资源优化和经济效益的进步。
(二)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
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
。在如何确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国家没有一个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数目规
定。全国虽有1100个县开办养老保险,但参加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积极推行的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固然解决了部分群众“病有所医”的题目,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
人口与集体在医疗保健上的依附关系,医疗保障只是社区化,而不是社会化。这种状
况不仅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而且成为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进一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步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
(三)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主要采取现收现
付和略有节余的办法,大体有四种:(1)仿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完全由企业负担,个
人不缴纳用度,企业也没有储备。主要在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企业里实行。(2)福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