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势态下, 处于政府羽毛之下的高等教育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外教育、国内私立教育的市场化冲击。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发挥高校管理自主权, 切实面向和实施市场化运作乃为保持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势态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管理体制; 市场化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 为了适应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逐步实施了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过程是艰难的, 结果是明显的, 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从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的要求来看, 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对外开放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遵守WTO成员国之间所达成的游戏规则的同时, 使自己全面融入世界范围内所形成的、自由开放的教育市场, 寻找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 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 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 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此, 我们要鼓励成员国到我国办学, 允许国外教育机构在我国颁发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 成员国之间应该相互承认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 支持人才流动, 减少移民限制, 取消政府对市场的垄断等。这些规则对长期处于封闭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而言, 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为此, 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审时度势, 对制约我国发展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 建立切实符合国际新形势需求的高教管理体制。
2.新经济社会建立和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是在模仿前苏联高度计划的管理体制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由中央集中管理到地方管理, 后又改为中央、地方两级管理, 直至现在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重大变革, 但从根本上讲, 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 仍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为此, 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不仅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我国21 世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我国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在以往改革中, 政府为了高校的发展, 在管理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 权力下放是体现中国高教管理贯彻市场化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五千年封建文化的底蕴使得政府的放权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演变成了地方政府的集权。另外, 由于我国社会参与办学的力度不够, 造成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不论在观念上, 还是在实践上, 自主办学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 再加上我国法律体制不健全、条文不明确, 高校不得不依赖政府等因素, 使我国高等教育很难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二、建立切实可行、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要更新观念, 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底蕴和建国以来国家在运行体制上的特点, 导致了政府在许多方面都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该体制长时间的实施又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运行与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集中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笔者认为: 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 促进我国高校的适应性发展, 更新观念, 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尤为重要。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政府宏观管理, 社会广泛参与, 市场适度调节, 学校自主办学。改革的重心是理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改革的结果是使高校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法人实体。就这个模式而言, 笔者认为: 我国现行的高教体制改革模式与政府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也就是在实施高教管理方面, 并没有切实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政府依然对高校实施集权式的管理, 高校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尚未实现, 长此以往,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