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1)

2014-07-31 01:00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职校 校园文化 就业导向 特色   【论文摘
【论文关键词】职校 校园文化 就业导向 特色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学生构成及育人特点的分析与把握,围绕就业导向的突出,就中职校园文化特色的构建,提出环境文化上要体现实践特色,彰显职业意识;活动文化上要面向岗位需求,培养职业兴趣;制度文化上要强调发展评价,注重疏导激励;精神文化上要尊崇敬业品质,倡导知行合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办学层次、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立足自身教学目标、学生构成,从建设内容、模式等不同层面,突出就业导向,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环境文化:体现实践特色,彰显职业意识
首先,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场地和设施。笔者所在学校注重环境育人,在草坪中、甫路旁补植了桃、梨、苹果、葡萄等一些果树,并建设了观赏花卉和食用菌两个高标准大棚,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也为涉农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方便,可谓一举两得。其次,在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校园氛围的营造上,也要摒弃应试教育模式,破除精英意识。一般而言,在教室、楼道等部位张贴班训、校训、名人名言、名人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常用做法,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中职生来讲,悬挂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未尝不可,但是,远不如悬挂“金牌工人”许振超、“焊接巧匠”高凤林等这些“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们的画像,更能激励他们坚定职业理想,使他们钻一行,爱一行,掌握技能,走适合自身的岗位成才之路。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活动文化:面向岗位需求,培养职业兴趣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并且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从其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组织校园活动,对学生课余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正确引导。职业学校校园活动的组织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征文演讲等一些传统常规项目,而要着眼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发展,着眼于职业教育魅力和办学实力的展示。要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做统一、知行合一,体现职业教育和职校生特色。事实上,基于多元智能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实际动手能力强也正是职校生的优势所在。
多年来,有的职业学校按照专业设置组织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运动会、汇报会、学生作品工件展览等活动;有的结合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通过值周、实习月的方式,依据个人专长,通过自愿报名、双向选择,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生产等各部门进行校内实践,运用所学,经受锻炼;有的联系当地骨干企业、特色行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安排学生深人生产服务一线,跟班顶岗、工学结合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很受学生欢迎。当前,教育部已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在天津市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将其制度化、固定化,其目的就是要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两条平行轨道的局面,从而创新职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各省市也加大广泛发动,层层选拔,加大各专业技能比赛的力度,为职校生发挥个人所长,实现成才梦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各职业学校要抓住有利时机,高度重视,切实把学生技能训练活动重视起来,使之成为校园活动的重头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制度文化:强调发展评价,注重疏导激励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少是所谓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往往敏感而不自信,也确有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行为习惯很不理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而言,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义。当然,这种管理需要的不是严厉的训斥管束,不是刻意的讽刺挖苦,而是信心的重塑和理想的找回。因为这些学生大多早在小学、初中时就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中,甚至被部分教师弃人“另册”,以至心理逆反,我行我素。针对这种情况,在职校生管理和学业成绩的评价考核上,必须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建立一种纵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肯定和鼓励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引导学生自己和自己比,把握现在、赢得未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力问题论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