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4)
2017-09-05 05:52
导读:RETt为公司自上年年报披露月份的次月到本年年报披露月份这段时期的累积报酬率[П(1 returnj)-1,j为月份],尽管大多数报酬模型使用未预期报
RETt为公司自上年年报披露月份的次月到本年年报披露月份这段时期的累积报酬率[П(1 returnj)-1,j为月份],尽管大多数报酬模型使用未预期报酬(又称非正常报酬),但Easton和Harris的分析指出应以原始报酬作为因变量。Et和△Et分别为每股盈余数和变化数,与传统观点不同,Easton和Harris认为盈余水平也可以像未预期盈余一样作为解释变量。无论是Easton和Harris的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结果都指出:在报酬模型中,盈余水平与未预期盈余比较是一个更好的解释变量。Pt-1是上年5月初的股价,用股价去除盈余的规模影响是为了与报酬变量保持一致。D为虚拟变量(下文同),在对98年与97年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时,98年的观察值取1,97年的观察值取0;在对98年自愿执行与未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A股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时,自愿执行减值政策的A股公司取1,未自愿执行减值政策的A股公司取0;
我们的研究也使用了价格模型。在价格模型中,股价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评价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当报酬模型作为一种传统方法广泛用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时,运用价格模型开展研究正呈现增长的趋势,实际上最近它在会计研究中已取得明显的优势。相对而言,价格模型即使不能计量当期新信息的影响,但与报酬模型相比,却有两大优点。首先,如果股票市场能预期到会计盈余的任何成分,并将这种预期反应在期初的股价上,那么报酬模型将使盈余系数的估计为零。相反,价格模型却不会产生这种偏差,因为股价反应了盈余信息的累积影响[7]。换句话说,会计信息即使不提供新的信息影响股票的报酬,但是如果它影响股价,那么对决策也是有用的。其次,报酬模型只允许我们评价会计盈余的有用性,而Ohlson[8]的价格模型却告诉我们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如何与会计盈余和净资产相联系的。因为会计盈余和净资产在股票定价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Ohlson模型将使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评价范围从损益表拓展到资产负债表。事实上,接受Kothari和Zimmerman的建议,在研究中既使用价格模型,又使用报酬模型来评价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趋势在增长。因此,我们根据Ohlson模型,针对研究的问题建立以下价格模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模型3:MVt=β0 β1[NIt] β2[BVt] β3[D×NIt] β4[D×BVt] et(3)
MVt为年报披露月份月底每股净资产的市价,BVt为年末每股净资产的账面价值,NIt为每股净收益,D为虚拟变量,其取值与报酬模型相同。
如果第二组的3个假设成立,无论是报酬模型还是价格模型,我们预计虚拟变量前面的系数统计上应显著地不为零,而且为正号。
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统计检验之前,我们先对研究中所用的样本数据作一描述性统计,以便对各样本特征的信息有所比较和了解。市场价值的数据依据A股价格计算,会计数据来自按照中国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我们根据上文三个研究模型涉及的变量,计算各个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为了在估计回归模型时,避免极端值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我们按1%的比例对所有变量的极端值(outliners)采用Winsorization的方法进行了处理。表2列示了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表中空白之处是因为上文3个研究模型未涉及到。
观察累积非正常报酬率(CAR)变量,可以看出在年报摘要公布日附近的一段时窗内(window为5天),98年自愿执行与未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A股公司的非正常报酬率均为负值,但前者(-0 58)比后者(-2 28)大,而非预期盈余指标却是前者(-0 008)比后者(-0 001)小,非正常报酬率与未预期盈余的大小方向相反,似乎说明投资者能辨识两类公司的盈余差异,自愿执行三大减值的A股公司的盈余含金量更高。
观察报酬模型的变量,可以看出对于报酬率变量,无论是所有公司,还是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A股公司,98年的平均报酬率都高于97年,而盈利水平和未预期盈利变量则均为98年低于97年,这似乎意味着98年新制度改进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了盈利指标的含金量,所以市场对98年盈利指标的恶化并未作出不利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