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8)
2017-09-05 05:52
导读:不难看出,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尚未充分体现,问题不是出在会计改革本身,而是出在市场和执行机制缺乏效率,也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支撑系统。但
不难看出,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尚未充分体现,问题不是出在会计改革本身,而是出在市场和执行机制缺乏效率,也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支撑系统。但由于这种支撑系统与环境有关,它不仅要求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且也可能需要经历一个不短的磨合过程。因此要通过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环境,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本文的实证结果具有以下一些政策含义:
首先,对于准则制定机构而言,应考虑出台的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的融合性。股份公司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之所以尚未充分体现,问题尽管出在市场和执行机制缺乏效率,但我们也不应忽视这样的事实,即会计改革赋予企业的会计选择权和自主权过大,与当前企业的所处的经济环境可能不相适应。会计改革应体现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取消A股公司八大减值准备政策的选择权,要求与外资股公司一样强制执行,对非货币性交易等业务的处理尽可能的回避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改按账面价值入帐。这些改革政策无疑是考虑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的融合性而作出的明智之举。
其次,对于市场监管机构而言,应积极采用市场导向的监管体制,提高市场的监管水平和效率。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相辅相成,市场监管机构应尽量减轻监管政策对公司盈余操纵的诱发程度,减少因监管政策而强加给公司的管制成本,为发挥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效应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譬如,配股政策、特别处理政策和暂停交易政策已被证实是诱发公司操纵会计盈余的主要因素(蒋义宏;孙铮、王跃堂;Hawetal ),基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监管政策均是直接依据相对单一的会计盈余指标进行制定和落实的。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的内部保障机制,因此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将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引入监管范畴,着眼于信息的源头,以此提高信息披露监管的水平和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最后,政府应积极培育和严格规范涉足会计市场的中介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一些承担监督和咨询职能的中介机构密切相关,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如果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那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西方证券市场,财务分析师对市场的有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市场正是通过财务分析师这样专业性的投资咨询中介,及时而准确地传递和解读公司的各种信息(包括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公司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使股价能恰当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提高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两种中介机构在我国并不缺乏,只是功能尚未到位,尤其是形形色色的证券咨询机构,从事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与财务分析师的职能相距甚远。
1 赵宇龙 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1998;7
2 陈晓、陈小悦、倪凡 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 经济研究,1999;5
3 Chen,C.,S.Chen,andX.Su.IsaccountinginformationvaluerelevantintheemergingChinesestockmarket?ForthcomingintheJournalofInternationalAccountingAuditing&Taxation,1999
4 Scott,W.R.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Prentice-Hall,2000
5 Amir,E.,Harris,T.,andE.Venuti..AcomparisonofthevaluerelevanceofU.S.versusNon-U.S.GAAPaccountingmeasuresusingform20-Freconciliation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3;31(Supplement):23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