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

2017-10-08 02:41
导读:法律论文毕业论文,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题目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
摘 要: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题目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题目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法益侵害说”以及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说”都不能圆满地说明身份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此题目的个别看法也不无纰漏。以“身份法益侵害说”作为身份犯的处罚根据,则是一种公道的选择。
  关键词: 身份犯;处罚根据;身份法益   《刑法》分则缘何将有些犯罪主体限定在只能是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一部分人;又缘何在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都可以实施某一犯罪行为时只对有特定身份者进行加重或减轻处罚,对于这些题目的回答便是对身份犯的处罚根据之探究。有学者将之称为身份犯的本质或者规范本质[1]。
  关于这一题目,在刑法理论较为发达且身份犯理论研究较为深进的大陆法系刑法学中研讨得较多且观点对立鲜明;而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则较少论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学者在研究所谓身份犯的题目时要么仅在犯罪构成主体要件部分作扼要先容,要么仅在共同犯罪部分稍带论及“身份与共同犯罪”题目,而并未将身份犯作为一个体系自足的、具有相对独立存在价值的理论范畴进行研究。这种理论研究现状的直接反映便是对身份犯处罚根据的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身份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从较早的有关身份犯的相关论述即可见一斑。好在近几年有学者留意到了这一题目,对身份犯理论作了专门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身份犯本质的相关看法,但是这种探讨还稍显粗浅。笔者将逐一作出评介。
  
  一、“义务违反说”及其检讨
  
  该学说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有个别国内学者坚持这一观点,其主要从违反义务的角度来解读身份犯的处罚根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首先,德国学者纳格勒(Nagler)、罗克辛(Roxin)等都是该说的果断保卫者[2]。
  纳格勒试图以规范论为基础来探求违反限制性规范的身份犯之本质。在他看来,法秩序的本质是使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使个人的意思服从全体意思;所以,他以为一个人只有被法纳进其调整范围,成为法的主体或客体,只有法要求他服从法,那么这个人才能违反法。在法的这一命题中,“被法要求服从的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题目。他以为,“被法要求服从的人”的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纯粹的实定法上的题目。这里就有一个题目需要探讨,即在各个法律规范中,规定义务的法律命题是面向所有的国民呢?还是仅仅面向国民中的一部分?纳格勒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慎重的法律解释中找到了题目的答案。在那个时代,对于如何限制课以义务的领域,存在着两种观点:第一,课以义务的领域应限于法规范所保护的法益可能由国民中的特别的团体的命令实现保护的场合;第二,课以义务的领域应限于法秩序因只对一定的人的团体的命令达到法益保护的场合。但纳格勒又以为,在第一种场合中,缺少一种契机,即不能达到保***益的人,就不能直接赋予一定的义务;而在第二种场合,由于主张只有在法所要求的一定的人的团体服从的命题中才可以课以义务,所以也就放弃了原本对国民全体的命令[3]。
  与此相应,德国学者罗克辛更直接地主张创设一种“义务犯”概念,以之取代“身份犯”。义务犯的主体是负有义务的“特别义务者”。只有该“特别义务者”才能够实施违反其所负特别义务的行为,其他一般人并无该义务可以违反,因而不能单独构成该义务犯的主体。
  其次,日本也有部分学者持这种主张。有学者以为,在社会、法律等关于人的关系中对于满足身份犯的原因,要从具有承担特定义务的地位或资格的人犯罪这种角度来把握。即只有在有一定的身份可以构成纯正身份犯的情况下,违反了其身份所承担的特别义务,才能成为使犯罪成立的契机。不纯正身份犯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犯罪,由于违反比别人承担的更高一级的义务,而被加重刑罚的情况[4]。野村稔教授以为:“所谓身份犯,是指只有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才能构成犯罪,或者对于其刑罚予以加重或减轻的场合。这是由于由于一定的身份而负有特别的义务。”[5]
上一篇:善之途多歧路:五权宪法的理想与现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