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面对历史文本,只有深入研究留存下来的那(5)

2013-12-05 01:04
导读:手稿是由恩格斯誊写的,这之后进入修改过程。恩格斯首先为手稿编写了页码,他是按照大纸张标注的,即1大页纸张编1个页码,其后恩格斯对手稿内容又

  手稿是由恩格斯誊写的,这之后进入修改过程。恩格斯首先为手稿编写了页码,他是按照大纸张标注的,即1大页纸张编1个页码,其后恩格斯对手稿内容又进行了修改。马克思在恩格斯修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修改,而且是比较大的修改,包括大幅度的结构重组、涂改、补充,以及整页删除、多页撤除等,最后马克思又在恩格斯编制的页码差不多相同的位置重新编制了页码,他是按照每一页的页面标注的,即恩格斯标注的的1页正好是马克思的4页。马克思对每页的重新编码至少说明,无论手稿的原主要执笔者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马克思都对恩格斯的誊写稿全文进行了非常认真的阅读、整理。

  从页码的编写、修改程序看,《费尔巴哈》章不仅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多次修改,而且最终也没有全部完成。1846年夏天已经确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不能出版,但1846年8月19日,恩格斯从巴黎写信给在布鲁塞尔的马克思时还说:“我在《爱比格尼》[33]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费尔巴哈的《宗教的本质》。这篇东西,除了有几处写得不错外,完全同过去一样。一开头,当他只限于谈论自然宗教的时候,他还不得不较多地守着经验主义的基地,但是接下去便十分混乱了。又全是本质呀,人呀,等等。我要比较仔细地读一读,如果其中一些重要的地方有意思,我就在最近把它摘录给你,使你能够用在有关费尔巴哈的地方。”[34]由此看来,《费尔巴哈》章直到1846年下半年还在继续写作或修改,但是最后定稿工作不了了之。

  至此,我们可以把第一卷各章写作的大致过程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下[35]:

  (1)《二、圣布鲁诺》

  (2)《莱比锡宗教会议(开幕)》

  (3)《三、圣麦克斯》的开头部分

  (4)《一、费尔巴哈》最初论费尔巴哈的部分。这部分手稿起初是还未划分章节的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后来有关鲍威尔和施蒂纳的一些句子被删去,因为当时已决定用单独的章来批判他们。

  (5)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费尔巴哈》第二部分。这部分手稿起初是批判施蒂纳过程中的理论插叙,后来被从第三章删去并被移入第一章

  (6)《三、圣麦克斯》的继续,即论施蒂纳的继续。

  (7)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费尔巴哈》第三部分,这部分手稿的来源与第二部分的来源相似。

  (8)《三、圣麦克斯》结束

  (9)《莱比锡宗教会议闭幕》

  (10)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费尔巴哈》第四部分——该章开头部分的第一份誊清稿(手稿共5页)

  (11)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费尔巴哈》的第五部分——该章开头部分的第二份即最后一份誊清稿

  (12)《序言》

  四、“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但这一卷的结构构思和实际写作并不是在第一卷结束之后才开始的。早在《圣麦克斯》章写到《旧约:人》中的《政治自由主义》那一小节,即批判施蒂纳的“社会自由主义”的内容时,马克思、恩格斯在手稿32页中就有“另见后面”的边注,后来恩格斯在修改文稿时特意加上“参看‘真正的社会主义’(见第2卷)”的标记。而在写到下一小节《共产主义》时,马克思、恩格斯又在手稿第40页注明“另见后面我们谈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地方”,后来在誊清稿中马克思又将此改为“另见后面论及‘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场合”。[36]这些情况至少表明,尚未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时已经酝酿在第二卷中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了。1845年底恩格斯在出版《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一书的前言和结束语中也确实曾经简略地叙述过这种批判的考虑。[37]

  大约到1846年3月底第二卷的计划正式拟订好了,该卷将涉及“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文学(诗歌)、历史编纂学和未来学(预言)等内容。但是,第二卷的具体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些部分之间写作的先后次序等,没有留存下多少材料提供详实的说明,我们只能尽可能粗略地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现存手稿中的次序是:

  《“真正的社会主义”》

  《一、“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

  《四、卡尔·格律恩》

  《五、“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

  《“真正的社会主义”》是该卷的“导论”,以下的部分缺第二、三章的内容,它们是压根没有写还是写了但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发表在其他地方了?这些都是疑问。197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英文版的编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反克利益的通告》和恩格斯所著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构成了这两章的内容。[38]陶伯特倒是没有肯定《反克利益的通告》是不是其中的内容,但她认为“贝尔·倍克的《穷人之歌》无疑是第二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的内容”,她的疑惑是:“第三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或散文》呢?它所批判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39]

  对此,我个人的看法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期许看,是想把当时流行德国思想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从哲学基础到观念形态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纲领、文学、历史学、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和著述一一进行批判,对包括海尔曼·泽米希、鲁道夫·马特伊、格律恩、格奥尔格·库尔曼、贝克尔、克利盖、卡尔·倍克等代表性人物分别进行剖析,因此无疑应把上述论著都包括进去,这就构成了当时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图景,与第一卷中对“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派别的批判一起,正好完成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总体性批判。

  但是,实际上在第二卷写作不久,很可能是在现存手稿中排在最先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写完前后,已经传来《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出版遇到困难的消息,这无疑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通盘筹划,因此我们看到,第二卷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没有统一的体例,写作更加分散,主要是对具体著作、人物的评论,观点上也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与第一卷相比,更象一个不同时期写作的论文的汇集。

  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包括《反克利益的通告》和《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在内的关涉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评论材料一起作为第二卷的内容,对其写作过程梳理如下:

  1、“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

上一篇:;论真理的语言形式 ;;; 本文所论述的隐秘与启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