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海德格尔论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9)

2015-01-02 01:37
导读:d)根据海德格尔在1947年写的一首诗:“思想的航帆不断根据实情之风艰难地调整[它的受风面]”(GA13—78)。[18]因此,思想的进程与运作由“实情”控制


d)根据海德格尔在1947年写的一首诗:“思想的航帆不断根据实情之风艰难地调整[它的受风面]”(GA13—78)。[18]因此,思想的进程与运作由“实情”控制,即由存在控制。对海德格尔来说,思想就是存在的思想;哲学完全在于倾听并回应存在。哲学思考不仅多于,而且不同于人类的一种主观能力的劳作,而是一种存在的缘构发生。对存在的理解方式甚至在思考具体存在者时也是在起作用的。哲学的本质就是去思想并准备好(聆听)存在自身的通告。然而,存在的揭示也是一种回撤,一种遮蔽;对存在者的原初认知,即“科学”,达到了存在者在存在上的原始深度。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观念表明了海德格尔思想对这种原始深度的回应。
[1]《形而上学导论》(EinführungindieMetaphysik),《海德格尔全集》(Gesamtausgabe,Frankfurt:Klostermann,1975ff),第40卷(在以下行文和注释中表示为“GA40”),第18页。除非另外提到,有关此书的引文都是作者翻译的。

中译文将《海德格尔全集》引文的页码标在一长横之后,长横之前的数字是该全集的卷数——译者。

[2]“到言谈之路”(“WegezurAussprache”),出自《从思的经验而来(1910-1976)》(AusderErfahrungdesDenkens(1910-1976)),《全集》第13卷,第18页。

[3]见注释1。

[4]要海德格尔1928年以前的思想和教学活动,T.克兹里(odoreKisiel)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起源》(TheGenesisofHeideggger’sBeingandTime,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3);以及约翰?范?布鲁恩的《年轻的海德格尔:关于隐藏着的国王的传言》(TheYoungHeidegger:RumoroftheHiddenKing,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4)。

[5]《是什么》(Wasistdas—diePhilosophie?,Pfullingen:Neske,1966),第19页。以及参考GA1第193~206页。其他文章,包括1915年海德格尔的“邓·司各脱的范畴学说和意义”(“DieKategorien-undBedeutungslehredesDunsScotus”)(写于1915年作为他在弗莱堡大学的讲师资格论文)的后面章节,表明了他早期对更本质、更原初的哲学观念的探索。然而,海德格尔并不像卡尔·雅斯贝尔斯那样探索世界观的心;也不像马克斯·舍勒那样行为人的现象学。比如,参考雅斯贝尔斯的《世界观心理学》(初版于1919年)(PsychologiederWeltanschauungen,Munich-Zürich:Piper,1985)以及马克斯·舍勒的“论哲学的本质和哲学认识的道德条件”(“VomWesenderPhilosophieunddermoralischenBedingungdesphilosophischenErkennens”)(初版于1917年),出自《论人的永恒》(VomEwingenimMenschen),《舍勒全集》第5卷(GesammelteWerke,Vol.5,5thed.,Bern-Munich:Franke,1968),第63~99页。以及参考马克斯·舍勒的“哲学世界观”(“PhilosophischeWeltanschauung”)(初版于1928年),出自《晚期手稿》(Sp?teSchriften),《舍勒全集》第9卷(GesammelteWerke,Bern-Munich:Franke,1976),第75~84页。关于海德格尔对雅斯贝尔斯上述作品的评论(写于1919和1921年之间的某个时间),参考GA9第1~44页。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6]《哲学论文集——论“缘构发生”》(Beitr?gezurPhilosophie(VomEreignis)),GA65第45页,436页;以及参考第43页,48页。

[7]《朝向思想的实情》(ZurSachedesDenkens,Ruebingen:Niemeyer,1969),第61~68页。海德格尔于1936-1946年期间关于尼采的讲座,对于理解他关于“哲学终结”这种观念的思想背景及其发展是必要的。

[8]将费希特作为目的论的“先驱者”并将他的思想转变为一种建设性的辩证法,参考GA56/57第37页以及GA65第200页。

[9]埃德蒙德·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通论》(Ideas:GeneralIntroductiontoPurePhenomenology,tr.W.R.BoyceGibson,NewYork:CollierBooks-Macmillan,1962),第83页。但是在海德格尔反思该文本的时候,他只在GA56/57第109页中直接引用该文的部分用语。[译者注:该段引文的翻译参照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通论》第84页,译者李幼蒸,商务印书馆,1996]
上一篇: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