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西方理性主义(4)
2015-05-26 02:10
导读:得到允许的,至少没有遭到否决。 -- 最高行政长官不是个别的统治者,而是"上司",他在一定时间内占有一个职位 ,并行使一定的权力。 -- 服从合法统治
得到允许的,至少没有遭到否决。
-- 最高行政长官不是个别的统治者,而是"上司",他在一定时间内占有一个职位
,并行使一定的权力。
-- 服从合法统治的人是公民,而不是臣民,他们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执法的
官员【13】。
和成文原则同样重要的还有这样一种基本观点,即:一切法律的裁决都需要论证。
由此得出:
-- 如果没有民众或由民众选举的代表的同意,国家不允许干涉生活、自由或财产
。因此,任何一种法律在实质上都必须立足于一种立法仪式【14】。
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内容归结如下: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意识结构源于文化合理化
,而文化合理化包括认知、审美表现以及宗教传统的道德评价三个部分。有了科学和技
术、自律的艺术和自我表现的价值以及普遍主义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三种价值领域
就出现了分化,而且各自遵守的是自己特有的逻辑。这样,不仅文化的不同组成部分(
认知部分、表现部分以及道德部分)有了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价值领域之间也形成
了紧张关系。伦理理性主义最初还和它所依据的宗教语境保持一定的亲和性,伦理与宗
教却与其他的价值领域势不两立。韦伯发现,这就是"用知识把(内在财富和外在财富
)有意识地提升为理性财富所导致的一个普遍结果,它对宗教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5】。反之,这也是合理化辩证法的出发点,韦伯由此展开了他对时代的诊断,这
一点我们在后文中会看得很清楚。
(c)在个性系统中,文化合理化对应的内容是生活方式,其基本动机是韦伯关注
的主要内容,因为韦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发生的一个因素,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生活方式的价值趋向和行为结构中,韦伯揭示出了信念伦理在个性中的相关概念。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念伦理扎根在宗教当中,具有原则性,它遍及资本主义的基础层面。因此,伦理理性主
义首先由文化层面渗透到了个性系统。事实上,以职业思想为核心的新教伦理意味着:
伦理理性主义为对待内在事件,特别是对待社会劳动领域中的社会互动的认知工具立场
提供了基础。认知合理化和法律合理化也深入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趋向当中,并与
职业领域建立起密切联系。相反,合理化文化的审美表现部分在行为结构和价值趋向中
有着相应的个性特征,而行为结构和价值趋向与生活方式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韦伯研究了合理生活方式的宗教基础。他所依据的主要是典型的日常意识以及加尔
文派、虔信派、卫理公会派以及从洗礼运动中分裂出来的一些宗派的观念。经过认真研
究,韦伯得出了如下主要特征:
-- 彻底拒绝巫术手段,以及一切作为拯救手段的神圣因素,也就是说,宗教彻底
解神秘化了。
-- 单个信徒在世界中坚决孤芳自赏,因为面临着偶像化的危险;在团契当中依然
如此,因为它拒绝把选民区别开来。
-- 最初由路德确定的职业观念;根据这个观念,信徒在尘世中完成他的职业,以
此来证明他是上帝的孝顺子民。
-- 把犹太教-基督教的遁世转变为勤勉工作的苦行主义,外在成绩尽管不是个体救
赎命运的实际原因,也是认识原因。
-- 最后是严格的生活方式,它遵守一定的原则,主张自我约束和自我独立,并渗
透到了一切生活领域,因为主宰它的是落实救赎的观念。
上文根据社会、文化和个人的生活方式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对韦伯在《宗教社会学
文集》前言中列举的合理化现象进行了归类和论述。接下来我想考察一下,"合理的"和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合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在此之前,我想用图表来展示一下韦伯所推断的西方理性
主义不同现象之间的经验联系。为此,我首先区分了文化价值领域(科学和技术,艺术
和文学,法律和道德),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从传统的宗教-形而上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