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的历史危机——兼评尼采的阐释艺术
2015-08-03 01:03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虚无主义的历史危机——兼评尼采的阐释艺术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提要:尼采把西方作为道德历史加以阐释。尼采视线中的道德是
提要:尼采把西方作为道德历史加以阐释。尼采视线中的道德是、宗教和所体现的堕落的意识形态,具体说,是反生命的价值评价。在《道德谱系》中尼采用心作为怀疑精神的手段来揭露道德的来源——基督教,整个西方历史成为虚无主义来临的的历史,并在现代抵达自身危机的终点。尼采的思想植根于现代世界的土壤,权力意志是尼采所认识的唯一实在。从这一视角他把基督教看作历史上的权力机构,并且就此与之展开交锋。交战的动因来自当下现实的历史经验——虚无主义的来临;其目标指向一切价值的转换。毁灭基督教的道德成为思想的直接历史规定,它要求人与自身相区分——尼采的关键语“狄奥尼索斯反十字架上的基督”应运而生。而完成这一区分的是“切入生命”的精神,思想在此显示出自我超越的力量——反基督,非道德,反虚无主义。
关键词:基督教,道德,心理学
一、概述
尼采的思想世界的尺度实现在历史性契机上。一如尼采在《道德谱系》前言里所回忆的那样,历史性显现为“我们生命的……十二响钟声”(VI2,259-22),既在“午夜”(VI1,281-5),也在“正午”(VI2,259-17)敲响,它规定着尼采的历史的整个张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钟声象征着同者永恒轮回,在孤独的灵魂中唤起对永恒的爱。而这里随着钟声而来的是:“我们究竟是谁?”(VI2,259-21)正午是“人性的最高自我省思的瞬间”(VI3,328-19),查拉图斯特拉的世界于正午显现为永恒之环。然而历史现实仍处在反生命的道德的午夜,世界的规定表现为一种缺失,没有自己的当下。“我关心的是道德的价值,——在这方面我几乎只和我的老师叔本华展开交锋……在特殊点上关涉‘无私’、同情直觉、自我否定直觉和自我牺牲直觉,正是叔本华在为它们涂金,将之神化和彼岸化,直至最后只剩下它们是他的‘价值自身’,因此他对生命、也对自己说不。”(VI2,263-30)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将人性引向虚无,“——正是在这儿我看见终结的端倪,”(VI2,264-13)尼采把人性历史在虚无主义中的终结视为“不断向四周蔓延的同情-道德”(VI2,264-17)的后果,而同情-道德又是退化的生命的心理病症,其根源在于基督教。现代的怀疑精神发现十字架的真理是安全直觉的心理保证,它作为较高生命的没落标志可以回溯到哲学史的开始。“在与柏拉图的关系上我是彻底的怀疑主义者……”(VI3,149-16)“在基督教这个巨大的厄运中,柏拉图是那种被称为‘理想’的两面性和诱惑,它造成了古典的较高贵的误解自身并且踏上通往十字架的桥梁的可能性……”(VI3,150-3)提供安全保证而服务于大众的普遍利益,这是高人对自身的误解。高人们没有超越的同情道德,更没有克服在自我牺牲中的自怜,他们是平庸价值的赞同者。利益,它指促进不确定的大多数维持生存,因此是“大众-利益”(VI2,123-22),它为迄今的道德提供了辨别善恶的根据。然而自私与无私的对立直到统治性意志开始没落时才得以确立。这时,利益直觉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机构而偏离了生命自身,只停留在社会道德意识的表面。尼采把社会主义的公共利益道德投射到历史当中,不加区别地视历史为迄今之历史。
尼采所看见的基督教历史乃至西方历史是一部堕落史。他认为,人性历史不是渐进的发展,而是千差万别的价值评价的斗争史。不同的价值按照不同的生活视角而形成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并且处于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中。真正的历史意识意味着对统治关系的意识,这里权力意志把人与他的自然之思区分开来,使人转变为要自己的世界并为此而经受苦难的人。“道德是人的等级秩序的学说,因而也是人的行为和事业对于这种等级秩序的意义的学说:人对一切人性的进行评价的学说。”(VII3,232-9)道德是意志构架,为权力意志所规定。一种意志构架若为另一种所征服,这也将给行动带来的新的意义和新的目标。先前给定的价值,一度达到其权力的制高点,但随后就会下降和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