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孟子的“仁民爱物说”看儒家的生态观(6)

2015-12-16 01:03
导读:“范畴”进行必要的区分)联系在一起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 行,求仁莫近焉。”(同上)为什么反身而诚就能得到最大

“范畴”进行必要的区分)联系在一起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
行,求仁莫近焉。”(同上)为什么反身而诚就能得到最大的快乐呢?因为万物本来就在我的情
感活动之中,只要我敞开胸怀,“扩充”其情,思其在我者,就能体验到生命的和谐之美,和谐
之乐。这里还有实践的问题,“强恕而行”就是努力不懈实行恕道,这本来是我所具有的,可谓
“求仁而得仁”。

这里的“恕”道,是不是仅仅指“推己及人”的人间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孟子是主张
“推思”(《梁惠王上》)的,除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这样的由近及远地
推行仁道之外,孟子对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同上)的作法给予很高评价,由此可以证明“恕”道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推及动物的。这是仁的差异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一个例子。即使
是“恕”道只限于人间性,但仁道却决不限于人间性,从第一节所说的“仁政”、“王道”也可
以证明这一点。

齐宣王在大堂上看见有人牵牛走过,便问干什么?回答是杀牛做“血祭”。齐宣王以其“无罪”
而被杀,“不忍其觳觫”(“觳觫”指恐惧貌),便“舍之”;由于“血祭”是不能取消的,因
此又“以羊代之”。孟子认为,这种“不忍”之心,就是“仁术”,是道德心的表现。孟子从这
件事中得出结论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
远庖厨也。”(同上)对于禽兽,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这是人的仁心的
最直接的表露,是对生命的一种同情心。鲁迅曾经嘲笑“君子远庖厨”这句话,那是对“肉食
者”而言的,暂且不论。就一般人而言,大致都有这种情感。孟子讲这句话显然是出于真心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不只是为了“游说”。这不仅是人情之所不免,而且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这既是人的
情感世界、情感态度的问题,也是人性的问题,性情是不能分开的。由此便有人对自然的道德关
系。

禽兽虽然没有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本心,但却是有生命的,更不是人类的敌人。从生命的意义上
说,人与禽兽是一样的,也是平等的。禽兽作为天地中之一“物”,应在仁的范围之内,应当受
到尊重与关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不仅在于人有一点道德情感,更重要的还在于人能够
“扩充”其道德情感,既施之于人类,又施之于动物,以爱心对待动物,只有人类才能作到,也
只能依靠人类去实行这才是人的尊贵之处。如果认为,人是万物中最尊贵的,因而可以藐视万
物,宰制万物,无所不为,无所顾忌,任意杀害、役使万物,那决不是孟子的思想;恰恰相反,
这正是孟子所反对的,因为这决不符合人的本性。

对动物的同情和关爱被认为是一种“移情”作用,但是这种“移情”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动物不
仅有知觉,而且有情感,有语言。看见动物被杀时的恐惧样子,一个情感意识健全的人都会产生
“不忍”之心,这不光是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动物本身就是有情感的,并且能够表
达情感的,“觳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即感觉到死亡来临而无助的情感表达,人对之骞然而生
的同情之心,就是一种情感交流,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移情”。人对土石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移
情”?因为土石并且无生命。但是真正思考起来,就是土石也是与生命密切联系的。人对动物的
这种同情,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不忍之心”,有了这种“不忍之心”,就能够在处理人与动物
的关系上有一种道德意识,道德义务。这不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这是人类如何生存的大问题。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树木和森林,就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组成部
分。植物不仅造福于人类,使人的生命有所依托,而且给人类以美好的享受,使人感受到生活之
上一篇:“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