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源始哲学:德里达的语音中心论批判(10)
2016-07-05 01:09
导读:孟德尔拉比的第一个字母近似于“differance”中那个无法发音的“a”,只是在书写中没有受到重视而已。其相似性在于,这种零碎而多意的不确定符号中积
孟德尔拉比的第一个字母近似于“differance”中那个无法发音的“a”,只是在书写中没有受到重视而已。其相似性在于,这种零碎而多意的不确定符号中积聚着无穷的希望。
德里达的文字学所提出的原始书写概念,其踪迹越是模糊不清,就越是多解;它复活了作为永远延异的启示事件的神秘主义传统概念。宗教权威只有在遮蔽住自己真正的面目,并激发起解释者破译的热情时,才能保持住力量。急于解构,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悖论工作,其中,救赎的力量只有在枯竭之后才能重新释放出来。解构工作使解释的垃圾堆越来越高,而解构本来恰恰想要清除这个垃圾堆,以便揭示其飘摇不定的基础。
德里达以为超越了海德格尔;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又回到了海德格尔。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中的神秘主义经验之所以能够发挥破坏力,发挥冲击力,威胁其制度和教义,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这些语境中始终与一个隐匿的、超越世界的上帝保持着联系。一旦与中心光源切断联系,一切阐发也就变得散乱不堪。他们所坚持的世俗化道路指向了由先锋所开辟的激进经验领域:尼采从主体性的纯粹审美迷狂经验当中寻找自己的出路,而处于迷狂状态的主体性已经无法自我控制。海德格尔正在半路上,他想在不付出世俗化代价的同时,保持住失去方向的启示的力量。所以他在和失去了神圣性的灵韵进行搏弈。存在的神秘主义让启示堕落为巫术。在新异教的神秘主义当中,既无法从超验的无限卡里斯马中生发出一种解放的力量,如同在审美中那样;也无法生发出革命的力量,如同在宗教中那样;至多只能出现一种新鲜好玩的江湖骗术。而德里达消除了存在神秘主义中的这一骗术,并使之回到了一神论的传统语境之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然,如果上述说法不无道理的话,那么,德里达实际上是回到了神秘主义转向启蒙主义的历史时刻。这个转向是在18世纪完成的,而这也是索伦毕其一生所追寻的对象。正如阿多诺所指出的,在20世纪语境下,神秘主义与启蒙主义在本雅明那里“最后一次”走到了一起,而这一次依靠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手段。至于这种独特的思想运动是否可以用一种消极的基础主义来加以重复,在我看来是很成问题的。无论如何,它都只会让我们在尼采及其追随者试图超越的现代性当中越陷越深。
1德里达:“”(FinesHominis),载其:《的边界》(RandgaengederPhilosophie),FrankfurtamMain,1976,第88页及下两页。
2德里达:《论文字学》(Grammatologie),FrankfurtamMain,1974,第28页。
3德里达,(1974),第28页及下两页。
4德里达,(1976),第115页。
5布迪埃(P.Bourdieu):《海德格尔的本体论》(DiepolitischeOntologieM.Heideggers),FrankfurtamMain,1976,第17页及下两页。
6德里达,(1976),第123页。
7格尔伯(I.J.Gelb):《从楔形文字到拼音文字:一种书写学的基础》(VonderKeilschriftzumAlphabet.GrundlageneinerSchriftwissenschaft),Stuttgart,1958。
8德里达,(1974),第23页。
9德里达,(1974),第23页及下两页。
10德里达:《书写与差异》(DieSchriftunddieDifferenz),FrankfurtamMain,1972,第21页及下两页。
11德里达:“符号,事件与语境”(Signatur,Ereignis,Kontext),载:德里达,(1976),第124页及下两页。特别是第133和141页。
12德里达,(1974),第120页。
13德里达,(1974),第37页。
14德里达:《声音与现象》(DieStimmeunddasPhaenomen),FrankfurtamMain,1979;也请参阅其论文:LaFormeetlevoulour-dire,Notesurlaphenomenologydulanguage,Rev.int.philos.,LXXXI,1967;此文收入《声音与现象》英译本。Evanston,197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5胡塞尔:《逻辑》(LogischeUntersuchungen),第二卷,Tuebingem,1913/1980,第23页及下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