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中)(2)

2016-07-06 01:00
导读:以人的行为而非牛羊牺牲去献媚祖先,以保守天命,开出了一条宗教伦理化可能的道路,而重视“行为”的观念也将导致经验(“殷鉴”)成为一个新的维

以人的行为而非牛羊牺牲去献媚祖先,以保守天命,开出了一条宗教伦理化可能的道路,而重视“行为”的观念也将导致经验(“殷鉴”)成为一个新的维度与天意一起指导规范人的作为。然而,尽管“敬德保民”是当时政治生活的核心,此时“德”仍是王的专利,[11]天高高在上,神权高于民意。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士人崛起,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权威,丧失了沟通天的特权——“德”,此时“知德者鲜也”(《论语·卫灵公》),在再度的忧患之下,“德”义有了更大的突破,尽管以往的含义仍然蕴涵其中。
儒道解释“德”时多通过“种子”的本喻而展发。[12]道家在本体论的范畴讨论“德”,将“德”义抽象化、化;而儒家则立足于“德”的内涵,承袭西周“德”中的“重行”观念,将“德”行为化、人文化,由“祭祀祖先”而来的孝悌成为“德”义的中心内涵[13],而儒家抽象化的“德”义多与“性”、“命”有关。
儒家对“德”义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挥再造,并用他们改造的“德”观念去解释并发扬西周礼乐文明,因而形成了儒家文明。这个过程是由孔子发其韧、子思续其端,孟子推其澜的。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德”义因为承上启下而富含新旧解释的弹性,给了其后学各种阐发的自由,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不可避免。
子思之前,重视人伦日常实践的孔子已经基于“重行”的观念,根据西周礼乐制度了各种具体的“德目”来规范社会人伦秩序,如:“仁、义、礼、智、忠、信”等等,但这些德目停留在行为的层次,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被孔门第子实践传习。笔者以为简本《五行》开篇提出“德之行”与“行”的区别,是子思针对当时“重行”出现的有感而发,为了纠正仅仅重行产生的偏差,子思提出了具体的德目必须“型于内”也即“德之行”的观点。《性自命出》37简说“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求其心有伪也,弗得之矣,人之不能以伪也”;《尊德义》第8-9简说:“察者出,所以知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都体现了子思提出“德之行”的原因,子思提出“德之行”目的在于要用具有超越性的“德性伦理”去制衡礼制德目的“外范伦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第三节:“天道”与“人道”
阐明“德之行”的观念之后,子思在第二章提出: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德,天道也”。在子思看来,将“仁、义、礼、智、圣”相和谐地“型于内”就是“德”,就是天道了。天道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外在于人的,人通过五行相和就可以与天道合一。
根据今本《中庸》第一节,所谓“和”乃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成型于中心的“五行”必须“发而中节”,可见子思心目中的君子并不是作为一个超越的个体出现的,然而作为一个的人,他必须有超越的姿态对人世进行关怀,我们可以在系统规划父子夫妇君臣六位伦理道德秩序的儒简《六德》中看到“人道”成为了“天道”的延伸与体现。《六德》中多次举“圣”与“仁”其目的正是要融合天道与人道。
“天道”区别于“人道”在于“圣”,“闻而知之,圣也。闻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圣也。”(帛书《五行》,第275行),而“智”则是“天道”必须的环节,“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中心”指内在之心,它与“忧”“安”“悦”“乐”这些与“情”相关的词相联使用,可以说是《性自命出》“重情”的发端。
“中心之忧”是达成天道的前提,圣人必须先有忧患意识,然后经由“中心之智”导向“安”、“乐”,有没有内心之乐是有没有“德”的标尺,有德的君子在任何处境都能不改其乐,自得其乐。正如今本《中庸》第14章1-2节所说:
上一篇:帛书《易之义》键川、阴阳、刚柔、文武思想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