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中)(4)
2016-07-06 01:00
导读:从篇幅来看,《五行》的重点落在了“人道”;从思想来看,《五行》更关心的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实现,儒家一向希望以其“道德伦常”的理念来建立
从篇幅来看,《五行》的重点落在了“人道”;从思想来看,《五行》更关心的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实现,儒家一向希望以其“道德伦常”的理念来建立一个“德治”之国,因此人君如何教民,如何为君,社会如何合理地铺张它的人伦秩序,必然会成为探讨的主题。《成之闻之》讲述君子修身教民的“治国之道”,按首句可定名为“君子之与教”,《尊德义》讲“为君之道”,《六德》讲“人伦之道”,按首句应该命名为《君子求人道》,它们都建基于《五行》与《性自命出》的,是“五行学说”必不可少的社会实施方案。这是本文第三章论述的主要。
第二章:《性自命出》:“五行学说”的基础
第一节.《性自命出》与《性情》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甫一出土即引发了学界的热情,因为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重情的古代佚文,并且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先秦“心性论”的内涵与脉络。已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过细致而深入的文本考释,[19],对于此篇的简序编连,学界的认识基本一致,然而在其分篇的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李学勤先生认为,《性自命出》“从简号一到三六为一篇,中心在于论乐;从简号三七至六七乃另一篇,中心在论性情。两者思想相关,可能共属一书,然而各为起迄,不是同一篇文字。”[20]李零先生根据简文标识,将《性自命出》以三五号简为界,分为上下篇,并从两篇思想上的相关性证明六十七支简仍属同一篇。不久上海简问世,其中《性情》一篇与《性自命出》大体相同,其第一章相当于《性自命出》的上篇,而余剩的五章与《性自命出》的下篇大抵相合,只是简序不同。
为深化对《性自命出》文本的理解,陈来先生将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上海楚简《性情论》的文句逐章作了比较,认为郭店简《性自命出》比较完整,而上博简《性情论》则缺损稍多,应以郭店简本为优。[21]从简文的完整性而言,郭店简是更胜一筹,那么两者“何者的章序更合理”,又为何会出现这种章序不同呢?对此学界略于探讨,因此笔者愿意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了比较的方便,本文采用李零先生的分章。李零先生用“凡”字为标准将郭店简《性自命出》的分为20章,其说甚是[2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根据简文的文意,《性自命出》一文可以细分成四段。第一段(第一章到第七章,简1-简14的上半部分),探讨的中心是“心性”本体。第二段(第八章到第十二章,简14的下半部分—简28),围绕“教,所以生德于中”,着重自然人性的“喜、笑、哭、悲、哀”等自然人情来强调诗书礼乐的教化,特别是乐教。此两段构成了《性自命出》一文的上篇。第三段(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简36到简49),提出“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强调在“仁”“义”“忠”“信”等道德之情上要“求心”而不可“伪”。第四段(第十六章到第二十章)重点在探讨身心关系和修身理论。此两段构成了《性自命出》一文的下篇。
按照这样的段次,对照上海简,可以发现上海简与郭店简的最大区别乃是将第四段排在了第三段之前,并且第四段的章序与郭店简有些差异,其章序为:16、20、17、18、19。
比照简本《五行》篇的结构与,不难发现《性自命出》与《五行》有遥相呼应的关系。
《性自命出》在第一段提出“性自命出,命由天降”等心性命题,目的在于指出“德之行”可以实现的心性基础。第二段提出“教,所以生德于中”,也即“天道”——“德”的实现。由于君子有“德”的最终的目的乃是“善”——“人道”,也即“唯人道为可道也”,因此第三段再次强调了“德之行”的必要性,也即“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之后在第四段指出君子如何实现“人道”,也即“修身近至仁”,并具体探讨身心关系,以“君子身以为主心”来呼应并简本《五行》的“身心”学说——“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基于上述的,笔者以为《性自命出》的段落较之上海简《性情》更具合理性,上海简《性情》将第四段提前,无疑使文章的内在脉络显得不甚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