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中)(3)

2016-07-06 01:00
导读: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从人的忧患出发,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从人的忧患出发,这再度体现了子思的“天人关系”不是由天到人的,乃是由人到天的,人可以达成天道。人达到天道必须有志有思,“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志是心的意向,思是心的行为,人与天合一的道路乃在于“心”,于是“心性之说”不可避免会成为紧要的话题,在《性自命出》被专门论及。
尽管子思提出君子通过“慎独”也即保守思的专一便可达成天道,也即“德”,但他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宣扬个体内在的超越,正如杜维明先生指出的:“儒家坚持认为:终极的自我转化不是超离人性,而是实现人性……一个人只有在社群中才能充分地成为人”[14],然而“一个人要成为充分成为人,就必须同天建立一种恒常的对话关系。儒家深信,经由自我努力,人性是可以不断完善的”。[15]在儒者看来君子必须将通过“五行和”而达成的“与天合一”表现在现实的社会人伦秩序之中,“人道”才是儒者最终的关怀。
“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善关乎社会人伦的和谐,所谓“和则同,同则善”,天下大同便是人道的理想。在人道中“仁”、“智”正如“圣”、“智”之于天道,“见而知之,智也。知之安之,仁也”(30简),“仁”,《论语》解作“人也”,在《五行》中,“仁”既是人上达天道的起点,又是“礼义所由出也”。仁之爱,义之行,礼之恭是人道也即“善”的必需,简文第19-21章从与人相交的角度定义何谓“仁”、“义”、“礼”,正与《中庸》第20章4-5节相合:

仁者人也,为大。义者宜也,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道的实现是“四行之和”,所以同样需要“心”来完成。简文在论述人道的完成时指出:“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通过这个役身之心,可以“和则同,同则善”。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贡之言:“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从整本论语看,孔子并非不谈,只是少谈而已[16],孔子多谈的是人道。子思的“五行”同样以人道为中心,但显然认为“天道”与“性”不可或缺。孔子是尊天、敬鬼的,而子思却用“心(性)”将“德”与“行”相联,使得天人可以沟通合一。人可以通过努力也即五行相合上达“天道”,“天”不再是外在于人、高高在上的存在,君子通过“德之行”达成天道与人道,再用所达之“道”入世,施之于社会人伦,产生了天人关系的互动,儒家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也从此开始被给予了一种内向的超越性,孟子继承了子思的“德之行”的观念,并开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方向。
与孟子并称于世的大儒荀子将“礼”作为“人道之极”[17],要求天人相分,提倡礼法,其思想是在“行”的观念下推进的。因此,子思“德之行”和天人之说只能让他觉得“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并且他认为“五行学说”绝不是对孔子、子游思想的真正理解,思孟误导了“世俗之沟犹瞀儒”,使他们“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孟荀思想的差异体现了儒者在“行”或“德之行”两种观念下的不同选择。
以“德之行”为基础的“五行学说”由子思首倡,这个学说为儒家开辟了“天人关系”、“心性”等崭新而重要的论题。通过具体的德目内涵于心就可与天人是一,也使得过往外在的儒家伦理具有了一定的宗教性质。我认为子思思想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孔子相比。因为孔子承袭并发挥西周潜在于“德”义中的“行”观念,用来改造了以祭祀为中心的礼乐文明,标志了宗教伦理化的开端,而子思以“德之行”的观念,提升了儒家的伦理规范,是伦理宗教化的开始,两者无疑都是先秦思想史上的重大革命。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无论“天道”或“人道”都不是“行”的和谐,而是“德之行”的相和,因此都需要通过“人心”。人所以能够通过“心“与“道”相合,是因为“性自命出”,而人性必须充分体现才可以达“道”,于是“教化之道”就是必须的。正如今本《中庸》开篇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儒简《性自命出》从的层面逐一探讨了“(情)性”、“教化”、“心术”,是“五行”学说的可行性基础。[18]《性自命出》篇与《五行》篇这种明显的相互承接关系是这两篇梯形简同属一书的显证。对于此点,第二章将会详细论及。
上一篇:帛书《易之义》键川、阴阳、刚柔、文武思想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