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及管理对策(4)
2017-08-18 06:39
导读:表5 华东区与西北西南区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分析情况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人均国民生
表5 华东区与西北西南区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分析情况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人均财政支出 (元) 华东 西南西北 华东 西南西北 华东 西南西北 华东 西南西北 华东 西南西北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1442.59 2966.14 4192.07 21514.2 25476.32731.03 1392.82 1591.37 8149.73 9670.11143.24 279.55 457.9 1395.13 1727.68126.58 235.82 374.04 965.3 1123.419.93 9.42 10.92 6.48 6.7817.32 16.93 19.17 11.84 11.62499.44 970.92 1260.79 6202.11 7269.39321.51 580.1 750.16 2972.92 3456.249.59 91.51 137.72 402.19 492.9755.67 98.22 143.79 352.13 401.52注:华东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东等6省市;西南西北包括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下、新疆9省区。
表6:华东区与西北西南区地方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及所占比重对照表
单位:万元 项目 地方合计 比重 华东 比重 西南西北 比重 基本建设支出 企挖潜科流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城市维护费 文教科学事业费 教育事业费 行政管理费 公检法支出 其他支出 专款支出 教育费附加支出 支出合计4864516 4292810 1742309 2089002 2941079 15445495 9645173 6294223 3553976 5149228 1340715 878822 576839638.43 7.44 3.02 3.62 5.1 26.78 16.72 10.91 6.16 8.93 2.32 1.52 1001351491 1480567 427931 520257 962190 4844355 3087090 1690736 985758 1866482 484167 313493 172250697.85 8.6 2.48 3.02 5.59 28.12 17.92 9.82 5.72 10.84 2.81 1.82 100949100 608239 505025 549391 449830 3107854 1886751 1572587 663818 555863 180700 129714 112932228.4 5.39 4.47 4.86 3.98 27.52 16.71 13.93 5.88 4.92 1.6 1.15 100盾日益尖锐。以河北省为例, 1994年全省139个县(市)中,自有财力不能保证公教人员和政府机关公用经费开支的县有79个,占56.8%,其中全部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公教人员个人工资支出的县就有57个,占全省的41%。自有财力勉强能满足发放工资需要,但不能保证按时发放,这样的县有56个,占全省的40%。两者合计达全省的81%。至于地方文教卫生条件的改善,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环境的保护等等就更谈不上了。到现在,这种状况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1996年全国财政赤字县占县总数的50%左右。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支出标准与实际脱节的矛盾。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是搞好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方财政支出的一些开支项目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原有的一些开支标准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使得有些开支标准无法执行,失去了约束力。典型的如工资标准、差旅费报销及津贴标准等,另外文、教、科、卫等领域的许多支出核定标准已大大过时,与实际情况差距甚远,致使各地无所适从,支出标准流于形式。这其中有体制上的原因,但主要仍是管理不善所致。
——支出科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矛盾。长期以来,预算科目设置不合理,成为地方财政支出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预算支出科目设置归并不科学,没有把用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出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来。如文教事业中教育事业费只反映教委系统的教育事业费支出,没有反映其他职能部门有关实施教育的支出,这样就不能全面反映财政对教育的全部投入。有些应列入行政经费的支出却在事业费中列支。如税务、工商、统计等经费都在其它事业费中列支。预算科目设置不科学,混淆了财政资金性质,模糊了支出过程,使预算反映的情况不准确,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给支出控制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支出确定方法和科学管理的矛盾。地方各项财政支出的确定长期延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导致支出结构僵化,加剧了收支矛盾。如现行的经费核定办法,行政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按综合定额法即按定编人数与一定的人员经费总额核定,差额事业单位按单项定额的办法核定。这实际上仍是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拍脑瓜”的办法,主观随意性极大,无科学性可言。各单位与财政仍然是年年争基数、争指标,而不是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确定年度预算,使整个预算编制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