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00年的中国政府行政-变革与发展的图式(7)
2014-10-22 01:06
导读:从世界范围内的行政发展的状况来看,那种中心集权的权力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日趋于被分权化的趋向所代替,代之而起的是有限集权的、分散化的、非集中
从世界范围内的行政发展的状况来看,那种中心集权的权力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日趋于被分权化的趋向所代替,代之而起的是有限集权的、分散化的、非集中的、更富于灵活和弹性的分权性权力结构。
在整个文明的过程中,随着大产业、至公司的化协作生产代替自给自足的,集中化、专业化、同步化、标准化成为经济运作的基本特征,权力首先在经济领域被集中起来,中心集权式的治理被视为产业社会最先进的治理方式。与此同时,政府的权力也前所未有的被强化起来,在推动这种集权化的气力之中,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社会、计划经济成为最主要的气力。因此,在世界主要国家内,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政府职能日益强化,作用范围日趋扩张,决策权力越来越集中。现代国家成为“行政国家”。
中心集权的权力结构,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及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其比较的上风,这些比较上风在于:
·政府拥有广泛的权威实现自己的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并不是社会成员广泛认同和支持的。
·有实现较大的社会变革,应付某些忽然事件的可能性。
·中心当局更有可能对任何决策在长期的本钱-收益基础上进行评估而不是局限于短期的利益。
·发挥整体的比较上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能性。
·能够将稀缺资源集中于最主要和关键的发展领域。
·存在着把外部经济内在化的可能性。
·保证政令的同一和秩序与稳定的实现。
中心集权化的实质是由单一性取代多元性,这也正是其比较上风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福兮祸之所倚焉,其缺点是不能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现代的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其开放性和多元性,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心集权制受到了挑战。当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多元价值的存在与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社会利益的多元化;
·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变革速度、强度、范围的加强;
·***的发展;
(9)
·地区主义的兴起;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化。
在整个社会走向开放和多元的情况下,由一个最高权力中心发号施令的作法似乎变得更加困难。中心集权制面临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对变化了的环境的悉知能力较差;
·信息获取的困难和偏差;
·集中化决策的滞后;
·沟通与协调的困难;
·缺乏动力机制;
·刻板与缺乏弹性;
·环境进行变革和适应的能力较差;
·对于创新精神和动机的抑制;
·与***政治的取向相冲突。
同样,中心集权制潜伏着一种巨大的危机的可能性,一旦当中心政府的决策发生失误,便可导致全局性的动荡和危机。
从中国具体的情况来看,传统行政体制最大的弊病在于权力集中。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纲领性的文件中,便深刻地指出我国治理体制最大的弊端在于权力过分集中,其它种种弊端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权力集中有关。 这种集中化的权力体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革命战争时期的集权的领导体制,在于苏联模式的和上封建独裁主义的影响,在于集中化的计划经济治理体制,客观上也有中国当时的特殊环境有关。中心集权式的权力结构,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如上所述的),但这种集权的弊病也是明显的:
·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个人专断,妨碍***政治;
·权力集中导致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和工作上的低效率;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主义;
·权力过分集中滋生特权和政府的***;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治理的僵化。
要改变存在的中心集权制的误区和弊病,唯一可供的选择目标是走分权化的道路。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分权化,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它比中心集权式的权力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比较上风,这种比较上风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