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大升值?论文(5)
2014-02-04 02:21
导读:第一条原因容易排除,我们可以市场份额。洋人有钱就多买几件衬衫,没钱就少买几件,多洗几次衣服。但如果中国的衬衫和泰国的衬衫都差不多,比来比
第一条原因容易排除,我们可以市场份额。洋人有钱就多买几件衬衫,没钱就少买几件,多洗几次衣服。但如果中国的衬衫和泰国的衬衫都差不多,比来比去,他们买中国衬衫的比重在提高,就很难说是因为他们更有钱了。
第二条原因剔除起来要费点事,毕竟有那么多洋人钟情于中国京剧武术,甚至比一般中国人都着迷。但要说他们对中国文化投降输诚,所有中国造的东西都喜欢,总是让人听着悬了点。再者说了,他们被中国文化迷住,前后的转变是一次性的,很难让人相信洋人被中国文化征服以后,痴迷的程度持续稳定加深,以至于买中国的衬衫越来越多,一发而不可收拾。
所以,如果中国总出口的市场份额在连续稳定上升,细分一下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如此,那十有八九是因为中国的玩意儿质量提高了,或价格下降了。庆幸的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我们曾计算过中国出口到美日两国数千种商品市场份额的变化,发现其绝大多数都是持续上升的。由于数据方面的原因,我们这里给出东盟主要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的相对市场份额,就是东盟的市场份额除以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该比率下降了,就表明中国的份额相对扩大了。以美国市场的比率为例:初级产品1995年是3.56,2000年是2.16;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品1995年是2.61,2000年是1.44;工程类产品 1995年是1.08,2000年是0.45;电器产品1995年是4.94,2000年是2.26;加工产品1995年是1.22,2000年是0.50。对于其他类产品和日本市场的情况来说,趋势都是一样的。
聪明一点的人马上会说:其实用不着你这么费劲,看看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就全明白了,90年代中国出口长期维持两位数增长,大大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率,中国市场份额不扩大才怪呢!这种说法大体是不错的,只是会给好较真的经济学家抓住尾巴,这些人会跟你死缠烂打地说:出口增长要分解为需求增长,商品结构变化和市场地域构成的变化,残额才是竞争力变化或技术进步。上边的比率(还可以更细)已经剔除了前三项因素,好让这些人无话可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说了这半天的道理,不过是两句话:一句是人民币低估了;一句是人民币汇率有长期升值的趋势。接下来人家该问了,那是不是该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往上调一调呢?何况这阵子美元江河日下,还在拽着人民币往下溜呢!君不见国际上早有人议论,说中国在出口通货紧缩,翻译过来就是说你卖的东西越来越便宜,我们也只好降价打折,害得我们生意没法做挣不着钱!
四、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的名义汇率?
依我们看,一时三刻要调整人民币汇率还真不行。人家又问了,你说人民币低估了,又不让调,这不是明摆着难为人么?说重一点你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怎么解释呢?故弄玄虚一下叫治大国如烹小鲜,用岳元帅的话说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什么一下子不能调呢?有几个道理,说到底是还有更好的办法。先用衬衫的例子说说这其中的道理。人民币名义汇率一升值,衬衫在国内的价格就要下降。原因不用说,衬衫的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咱动不了,人民币升值了,国际价格倒腾成人民币价格就要下降。
现而今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经济产出的比例已经接近半数,加工贸易的成分不好剔除,但即使剔掉了该比例也不会低。拐到这个比例来说事只是强调一点,人民币一升值,占国内经济产出相当比例商品的价格就要往下掉,整体价格水平就会随之下降。
这几年来中国已经在通货紧缩的悬崖边上哆嗦了,用洋人的话说是:通货紧缩正在昂起它那丑陋的脑袋。好听一点的说法是:通货紧缩的幽灵在中国徘徊。人民币这么一升值,中国就从这悬崖边上掉下去了,省得这幽灵走来走去累得慌。
要是国际价格由我们说了算呢?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人民币一升值,我们的衬衫在国际上价格就要上升,价格上升买的人少,出口就滑下来了。出口下来后,衬衫厂要么关门,要么削价,来个赔本赚吆喝。后边这一条同前段说的后果是一样的。前边这一条已经用市长小舅子的例子说过了,不再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