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城市规模受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侯条件等客观限制,一些有经济潜质的城市不宜规模太大,这个宏观远见只能由政府承担。规模筹划应全国一盘棋,不宜层层搞规划。而且应当重视科技潜力,例如在计算水资源约束时,要考虑到科技节水能力,否则我国北方很难找到适于扩展的城市。
第五,“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是生态、经济和文化三种基本过程的综合产物,是文明人类的自然生息地。”[lvi]城市的生长由经济活动提供营养。所以,应当主要靠市场来“育”而不是政府来“抓”。目前多数政府文件都赋予城市化以带动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意义,但涉及实际措施方面容易重“城”而轻“市 ”,所拟划的举措往往是:“加强规划管理”,“加快基础建设”,“抓紧实施城市形象工程”等。这样的“积极推进”如果操持不当,很有可能阻碍城市化的真实进程。一是规划建设“过热”,产生沉重成本,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经营的资金相应减少。近两年,广场热、草坪热、亮丽热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迅速蔓延。[lvii]如果都像大连市那样,使城市形象与经济社会同步前进,切实从居民需要出发投资美化城市,当然值得。但是许多城市经济并不景气,却多营不急之务。靠负债和摊派搞花架子,必然撑不下去,损失和浪费将堆成如山坏帐。二是政府行为替代了许多本应属于企业的行为,政府的越俎代庖把高昂成本转嫁给企业,企业成本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因此带来的变相和隐性涨价,会抑制居民购买力,使经济患上外热内寒的虚症。例如城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各种“一条街”,替代了市场发育过程和多样性规律,伴随着对企业的不当干预,带有明显统制经济特征。还有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空壳市场现象和大城市的烂尾楼现象,许多起因于政府行为,是说不明白的巨额“学费”。三是超越实际条件的社会规制过多,会降低政府效能,容易产生制度租金。统制经济的病根就是,它要规划和控制一切活动,却很少去管理控制者。现实中的“生事经济”和“收费行政”的危害亟需警惕,它使各种规制越来越严,越来越多,使政府行为失范。现在几乎找不到不附加收费的社会经济管理活动;而审批、罚款是所有行政部门偏好的手段。可见,一个不应忽视的政策内容是多下力量保护好处于弱势地位、易受组织行为伤害的微观经济主体。
总之,城市首先是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载体,不必都是行政中枢;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的理由而不是障碍;小城镇是城市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大城市所占比重上升是规律现象。当前,应当加快制度创新,完善政策环境,规范政府行为,疏通农民造城和进城渠道。认清和发挥城市的社会稳定器、经济加速器功能。
[i] 《中华读书报》1999.10.27
[ii] 刘海波 吴静《天凉好个秋――一个非经济学人对经济的困惑》载《经济学消息报》1999.10.22
[iii] 《中国改革报》2000.10.25
[iv]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第146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v] 《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5期农业部课题组《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就业及剩余劳动力利用问题研究》:“九五”时期农村和城镇劳动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46%和0.66%;预计“十五”期间分别是1.75%和0.74% 。
[vi] 《中国统计年鉴1995》; 《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第2期第19页
[vii] 《中国统计信息报》1988.12.5“全民所有制单位‘计划外用工’1949万人,占职工人数10.8%
[viii] 《人民日报》1994.2.3;《经济日报》1994.2.4数字是:乡镇企业80%在自然村,7%在行政村,12%在乡镇,1%在县城。
[ix] 《人民日报》1997.8.27;《中国信息报》1998.11.4
[x] 《中国财经报》1995.11.23
[xi] 《中国信息报》1998.1.14 另:1997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改委等11部门有一个抽样调查说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1.04万人(《改革》2000年第3期夏小林文“《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分析》)
[xii] 《人民日报》1995.7.9
[xiii] 《中国城市年鉴》1999
[xiv] 《理论广角》1998第10期
[xv] 《中国青年报》1994.3.10
[xvi] 《光明日报》1998.11.11国有企业职工年人均成本14901元,外来工7600元。
[xvii] 《经济日报》2000.2.1
[xviii] 见《读书》2000年第5期陆学艺文
[xix] 《经济学动态》1994.第5期第3页
[xx] 《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5.15
[xxi] 《管理世界》1997年第3期王茂林《聚集式发展:湖南及中西部城市化的战略抉择》
[xxii] 《经济参考报》2000.8.9
[xxiii]
[xxiv] 《万科周刊》2000.8.21
[xxv] 2000年《城市发展 世纪论坛》高级研讨会 山西省长刘振华发言
[xxvi] 《亚太经济时报》2000.6.10
[xxvii] 《经济日报》2000.9.3:“山东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光明日报》2000.12.8“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xxviii] 《人民日报》2000.10.19
[xxix] 《城市学讲座》第4页
[xxx] 《超大城市》转引自《参考消息》1996.7.9
[xxxi] 《参考消息》2000.4.26
[xxxii] 《国际统计年鉴》1999
[xxxiii] 《参考消息》1994.5.9
[xxxiv] 《参考消息》1996.7.1
[xxxv] 《参考消息》1998.5.5
[xxxvi] 《经济文献信息》1993.第10期“每增加一名工人需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和6000元配套建设资金,而且城市显性失业率3%隐性失业率15%-25%,不可能将1.5亿农村剩余劳力吸收完毕。
[xxxvii] 《九十年代的世界与中国》第291页“2000年以前如转移3.5亿新增人口和农村人口,即使新建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也需350个,约需资金2万亿至3万亿元。”作者认为超出国力范围。
[xxxviii] 《经济研究参考》2000第71期(8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关于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报告》
[xxxix] 《中国经济时报》1998.7.8 徐祥临文《也论启动农村市场》
[xl] 《经济日报》1994.2.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庆五文
[xli] 《青年报》1994.3.17辜胜阻文
[xl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