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3)
2016-05-03 01:11
导读:关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措施的综合配套性。滨海新区的改革试验是以经济改革为主,涉及社会
关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特征,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措施的综合配套性。滨海新区的改革试验是以经济改革为主,涉及社会领域、政府体制、涉外经济、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二是改革的试验与示范性。滨海新区通过先行试验一些对全国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开放措施,既可以解决制约滨海新区加快发展和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实现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也能够为全国的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三是改革内容的层次性。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包括面上的共性改革和先行先试的改革两个层次(赵修春,2007)。
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选择方面,现有研究认为既不能延续以往那种政府强制性的改革路径,也不能完全放弃政府的引导而依赖经济主体的自发制度变迁,而要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改革转变为政府引导的诱致性改革,从而发挥各方面的改革积极性(郝寿义,2007)。还有学者提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经济运行机制架构,认为应该以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为指导,以决策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主体,从而确保滨海新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效运行(黄松玲,郭小平,2007)。
对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所面临的障碍,现有研究认为既有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间的问题,也有行政管理体制和区内协调发展机制的问题(赵修春,2007),同时由于新区结构复杂,其本身由不同的行政和功能区组合而成,如果不能解决区域内整体的一体化问题,区域整合功能的形成将会受到限制(陈文玲, 2007)。针对这些障碍,学者们建议滨海新区将以下工作作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举措:创建全国一流的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建立土地整理储备制度;探索建立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联动机制;建设开放程度最高的东疆保税港区;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加快相关配套法律体系的建设;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等(国家发改委体改所课题组,2007)。未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既要依托现有比较优势的支撑,更要构筑一些新优势,如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国际航运与物流、海滨休闲旅游、改革开放示范化先行和生态宜居这五大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滨海新区的产业竞争力;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提高滨海新区的服务效率等(戴学来,2006)。此外,还有的论文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置于建设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要高度重视深化涉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国际化研发转化基地和良好服务环境;注重发挥制度迁移机制作用,提供有利于发挥门户作用的体制保障(李家祥等,2007)。
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是滨海新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认为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包括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东疆保税港区提供了政策支持;天津港的改革发展为建设东疆保税港区奠定了扎实基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创新实践,为建设东疆保税港区进行了有益探索;东疆港区大规模吹填造岛,为建设保税港区构筑了有利的地理优势(孟广文,2007)。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实现国际集装箱港与自由贸易区二者融为一体,将特定的港口作业区与仓储、物流、加工区等赋予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政策。建成适应国际枢纽港要求的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和现代金融服务等基本功能的保税港区(李文增,2006)。在未来东疆保税港区的建设方面,有的学者建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高起点、宽视野搞好规划建设;在开发建设经营体制、口岸管理体制、综合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体制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建立和完善法规保障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资本运作;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建设(孟广文,2007)。除了对东疆保税港区的研究以外,有关金融改革的研究也是滨海新区研究的显著特色,包括对滨海新区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引导基金的探讨,设立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和OTC市场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