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8)
2016-05-03 01:11
导读:[24]刘世庆.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几点思考[J].社科论坛,2007,(3). [25]刘昌用.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与统筹城乡的一致性[J]. 重庆工商大学
[24]刘世庆.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几点思考[J].社科论坛,2007,(3).
[25]刘昌用.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与统筹城乡的一致性[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5).
[26]龙玉平.成都实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之方法、经验与难题[J].珠江经济,2007,(11).
[27]刘从政.“成都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7,(6).
[28]来亚红.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刍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2).
[29]荆继绵.关于建设“两型社会”问题的研究[N].湖南经济报,2008-07-17.
[30]鲍晓倩,刘麟,陈利文.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城市一体化,走好新型工业路[N].经济日报,2008-01-08.
[31]王强.关于“两型社会“的理论思考”[N].湖南日报,2008-04-10.
[32]李春洋.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J].开放导报,2007,(4).
[33]龙正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J].中国改革,2007,(12).
[34]杨云彦.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与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7,(10).
[35]张纪录.如何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8,(5).
[36]曾翔.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