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效率研究(2)
2017-08-04 04:45
导读:我们知道,从需求角度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资本有着巨大的需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
我们知道,从需求角度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资本有着巨大的需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作用的润滑剂,资金的缺乏将导致农业产业化步伐停滞不前。目前,福建省自身的农业投资主体主要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部分组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从供给角度看,农业投资的主体虽然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但是政府财政以及农户个体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农业的投入数量和支持力度仍然很小。政府对农业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会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公用中小型设施建设,个人投资虽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但资金少、力量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依然不足,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当前,农业资本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通过吸引外资、创新农业资本投入体系来加快农业资本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福建农业引进台资的现状
福建省作为全国唯一拥有经国家批准的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等多项优惠政策的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农业吸引台资总额都居祖国大陆各省市首位,已经成为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平台最大、项目最多、台商农业投资最集中、最具规模的省份。
从横向看,仅据2004年台湾对祖国大陆各省市农业的投资统计(见表2)就可充分显示,台商对祖国大陆农
林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其中以福建与广东省为主,其他省份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在渔牧业的投资比重上,广东和福建省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吸引台商投资金额为52 770万美元,比重高达74.63%。就农业应用台资金额的总和来看,2004年福建省是5 995万美元,占28.7%,位于祖国大陆各省市的前列。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投审会”.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祖国大陆间接投资统计计年报[J].2004.
段小梅.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区位选择及其投资环境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7-89.
从纵向看,截至2007年12月,福建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 012个,合同利用台资达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4.5亿美元[1],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 500多个,有150多个良种得到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仅2008年前5个月,福建省又新批办台资农业项目36个,新增农业合同台资5 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 285万美元[2]。多年来,福建农业各项引资指标均排在祖国大陆各省市的第一位。
3.台商福建农业投资的特点
(1)投资平台不断扩大
随着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台商投资平台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7月9日,经中央同意,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成为祖国大陆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近年来,来闽考察、学术交流、农业科技合作、洽谈商务的台湾农、林、牧、渔、气象等方面的专家、教授、企业家有300多个团组2 000多人次;福建赴台考察和
培训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有80多批500多人次[3]。同时,闽台共同组织多场高层学术研讨会,福建也积极承办各种展会和研习班,如2006年5月18日在福州展览城隆重开幕的“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三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同年7月10日在福州举办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产销组织研习班,聘请了台湾有关方面的8位专
家教授和果树、蔬菜、花卉产销班的班长来福建授课;同年11月18日在漳州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等;此外,还有一年一届在福州举办的“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年一度在厦门召开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9·8贸洽会”)及各种闽台农业合作专题座谈会、农业项目推介会等都已成为让台商进一步了解福建农业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目前,闽台农业合作与科技交流已呈现高层次、双向交流发展的格局,台商福建农业投资的载体平台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