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效率研究(3)
2017-08-04 04:45
导读:(2)投资领域全面拓展 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投资领域在空间上已实现了从点到面的拓展过程,从最初的沿海五地市——漳州、福州、厦
(2)投资领域全面拓展
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投资领域在空间上已实现了从点到面的拓展过程,从最初的沿海五地市——漳州、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向内陆山区——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四市扩展,从1997年投资集中于福州、漳州两个农业合作实验区到2005年投资扩大到全省的农业合作实验区;在内容上,投资领域已实现了从最初的农作物良种投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设备和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转变。从仅仅局限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渔业等第一产业投资,向农产品深加工甚至观光休闲农业等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从零星单项投资逐步向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上中下游整体配套方向全面发展。同时,除对
农林牧渔各业生产领域的产中投资之外, 还投资产后的农产品采购、加工、贮藏、运输、贸易、销售和产前的农用化肥、农用药品、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如今,在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已拓展到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观光休闲农业及科技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在福州,台商投资已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涉及种植业、
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在福建泉州,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附加值高的观光农业成为投资的新方向;在厦门,台商投资领域转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投资已占全部农业投资的一半以上;而在山区四市,台商投资领域也已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向竹木制品开发、农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全方位拓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农业的区域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大中城市,具体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山东、江苏等地区,而福建因特殊的人缘关系与区位优势,成为祖国大陆各省市中吸引台商投资最早、最多的地区。在福建省内台商农业投资多集中于福州与漳州地区。如2001年底,福建省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 4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17亿美元,实际到资10.5亿美元[4]。其中,同时期漳州市累计批准台资农业企业616个,合同利用台资9.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35亿美元;而福州台资农业企业有338家,合同台资3.2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4亿美元。两个主要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区合计共吸引台商农业企业954家,合同利用台资13.0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7.75亿美元[5]。近年来,台商投资范围虽然在不断拓宽,但福州、漳州两地市在吸引台资数量上依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如截止2005年底,福建省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 783个,合同利用台资2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7亿美元,其中,福州、漳州两个实验区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 288个,合同利用台资17.9亿美元,实际到资10.7亿美元[6],在全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漳州市在吸引台资方面更是成绩显著,从1981年率先引进台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起,到1997年最早被国家批准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再到2006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84个,合同利用台资13.37亿美元,实际到资7.67亿美元,[7]漳州市农业利用台资总额一直占到福建省农业利用台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国台商农业投资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
同时,台商对福建省内农业项目投资时也显现出区域相对集中的特点,表现为台商注重根据各地的独特优势进行投资,形成了一批优势集中的闽台农业合作区。如漳浦县和漳平市永福镇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祖国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三明市侧重农林产业引资,成为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此外,福建还有龙海市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仙游县的甜柿种植基地、东山湾的渔业合作密集区、厦门市和南安市的台湾农产品集散地等合作区,基本形成了沿海县(市、区)以投资蔬菜、水果、
水产品、食用菌、花卉为主,内陆县(市、区)以投资水果、茶叶、食用菌、木竹制品、药材和畜牧业为主的闽台农业投资合作格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