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利用台资效率研究(4)
2017-08-04 04:45
导读:二、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的产业化效应分析 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本约束的问题,依靠台商福建农业投
二、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的产业化效应分析
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本约束的问题,依靠台商福建农业投资能得到很好的缓解。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台之间特殊的地缘与血缘关系、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以及优惠的政策环境,为闽台农业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福建农业利用台资金额在祖国大陆各省份中一直居于领头地位,近年来台商对福建农业的投资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纵观20多年的闽台农业合作历程,台商福建农业投资对福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福建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1.台资进入实现了福建农业的经济增长
台湾农业发展到目前,面临着农业资本要素充裕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有限、资金要素使用效率下降等困境,而福建农业的发展现状正好与台湾农业相反,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却苦于资金不足的发展约束。因此,台商投资福建农业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过程。一方面台资进入福建农业大大提高了台湾农业资金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引入的台资缓解了福建省农业发展资金存量不足的难题,加快了福建农业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福建农业的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林卿,郑胜利,黎元生.两岸“三通”与闽台经贸合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1-42;《福建省2007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官方公布的数据与2003公布的数据冲突,因此未列入2002年的数据 从表3可以看出,台商在福建的农业投资累计额呈现了平稳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3.94亿美元左右一直上升到2006年的13.5亿美元。与此相应的,福建省的农业GDP产值也实现了较快平稳的增长。1999年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了1 473.41亿元。但是由于农业投资要转化为效益具有周期较长、相对滞后等特点,因此我们无法看出台资对福建农业投入增长与福建农业GDP增长之间精确的对应关系,但仍然可以从总体增长趋势中看出,台资投入增加对福建农业GDP增长是具有积极贡献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台资引进加快了福建农业资本深化进程
资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是指人均资本量随时间而增长的进程。如果资本存量的增加大大快于劳动的增加,那么就会发生资本深化。资本深化会使人均产出增加。资本积累率与资本效率是反映资本深化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而资本劳动比率与资金生产率又是分别反映资本积累率和资本效率的具体指标(见表4)。
《福建省2007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4可以看出,闽台农业劳动力物质资本拥有量存在显著差别。1991年,台湾人均劳动力物质资本拥有量是福建的67倍;2000年,台湾每个农业劳动力物质资本拥有量为542.58元,福建为129.06元,台湾的人均劳动力物质资本拥有量是福建的40倍。可见,从资本―劳动比率角度看,台湾资本深化程度比福建要高。同时,福建与台湾农业资金生产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从1991到2000年,二者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但从闽台农业资金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及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可以得出,闽台农业资本深化程度的显著差异是闽台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台商投资福建农业提高了台湾农业资金的生产率,加速了福建省农业资本深化的进程,进而提高了福建农业的资金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3.台资引进带动了福建农业科技进步
目前,台湾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60%以上,而福建农业产出依靠科技进步的程度较低,仅为30%[9]。实践证明,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台商投资福建农业起,伴随着台资的不断流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在不断引进。在栽培技术领域,1990年代率先在福建开展的永春芦柑、漳州香蕉等生产栽培技术现已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永春路过草生栽培法等技术还辐射到福建周边省份;在水产繁殖领域,从台湾引进甘脂鱼、九孔鲍、虱目鱼等40种优新品种,经过消化创新和推广,其中的20多个品种正逐步成为福建
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台湾农业企业农产品精加工能力强,能对福建的农业企业产生示范与模仿效应,从而带动福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从台湾引进的农业技术是福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不断优化福建农业产业化结构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