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 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2)
2017-08-25 06:20
导读: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由浅入深,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在世界排名逐步上升。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由浅入深,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在世界排名逐步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缺乏精确,国内学者的多数测算结果表明,9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超过50%。据加拿大出版的《2001年
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1980~1999年,中国经济自由度指数由3.2提高到5.8⑧,位次由第101位(107个经济体)上升到第81位(123个经济体)。经济改革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已经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初步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正在由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面的开放,由主要根据短期需要实行开放转变为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和国际惯例实行开放,由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开放转变为对整个世界贸易体系开放。对外贸易增长迅速,1978~2000年,进出口总额由206.4亿美元增加到4742.9亿美元,由世界第32位上升到第8位;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由1980年的14.4%提高到43.9%;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97.5亿美元增加到249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部分行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引进外商投资金额迅猛增加,1993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利用外资质量逐步提高,全球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储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8.4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亿美元,1996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日本),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维护我国信誉提供了坚实依托。正是有了这种实力,中国才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承诺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亚洲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主动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发展开放型经济,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认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六)各项事业全面,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事业突飞猛进,1997年家和工程师达到166.6万人,居世界首位,是我国发展的优势之一。门类较为齐全的科研体系初步形成,在原子能、
生物工程、高能物理、航天、自动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经跨进世界先进行列。事业蓬勃发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小学入学率和中学入学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医疗保健逐步改善,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1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6.5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3.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4.3‰)。据联合国《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人类发展状况位居世界中等行列,人类发展指数?⑨由1980年的0.553上升为1999年的0.718,不仅高于中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平均指数(1999年为0.684),而且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999年为0.716),在162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87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积极成果,也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证明。?
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社会的法治程度显著提高。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以职务、单位、户口为主界定人们身份的等级化、封闭式社会结构,正在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重视能力、知识、贡献的平权化、开放式社会结构。社会成员的选择自由空前扩大,新的社会分层趋势日益明显。利益主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政府、单位、家庭、个人之间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逐步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正在由单向指令型向双向契约型转变。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程度逐步提高。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空前活跃。中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在新旧矛盾交织和不断演化的复杂情况下,中国保持了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社会凝聚力和对变革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强。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宝贵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