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尝试从仿生学和生物进化角度重新审视知(4)
2013-06-25 01:07
导读:4.2.2 高级阶段:基于不同成员理解的IPD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华为员工在僵 化学 习的第一个阶段,初步了解了IPD的内涵,但都是基于个人的理解,掌
4.2.2 高级阶段:基于不同成员理解的IPD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华为员工在僵
化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初步了解了IPD的内涵,但都是基于个人的理解,掌握得并不充分和全面,员工必须将这部分基于个人理解的与IPD相关的隐性知识,用清晰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转化成规范化的显性知识,员工贡献的显性知识不断整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优化方案。华为的重点在于组建适宜的知识酶,营造规范化发酵吧所需的共享氛围:①华为一直倡导群体奋斗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知识共享,合作创新,对于积极获取并消化吸收新知识,主动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员工给予奖励;②华为在内部搭建共享交流的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网站发表各种实施IPD的体会,引导员工在网络上展开讨论,对于点击率高的帖子给予员工奖励;③ 在员工中召开IPD的讨论会,鼓励员工畅谈自己的看法,并选拔理解深入、有独到见解的优秀员工做培训导师,并将培训讲义刊登在内部网站;④ 华为设置知识管理人员负责搜集整理员工发表到内部网站的IPD帖子,将有价值的存人内部知识库。华为规定了发帖模板,包括标题(注明是员工发现的待解决的问题,还是已找到的解决的方案)、关键词、主要内容、发帖人姓名,这样方便员工通过标题、关键词等方式搜索到所需要的知识,也便于公司在有需要的时候找到该发帖员工,并对该方案做更深入的研究。
4.3 优化式创新:显性知识整合成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僵化是有阶段性的。僵化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僵化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僵死,经过两三年的僵化期,华为成员已经掌握了IPD的内涵,而且发现了IPD在华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优化,但要遵守的原则是改良主义,IPD在IBM的成功说明了IPD对于IT行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在优化阶段只能做枝叶的修改,而不能改变树干的实质。华为要求员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功挖掘的显性知识,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每个员工对IPD的认识,尤其注重分析员工提出的IPD在华为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员工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就解决方案再进行讨论,从而产生有效的优化解决方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僵化阶段也会有整合,员工将成功挖掘的IPD知识与自己固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变成个人的隐性知识,但是这个阶段只是基于对IPD初步了解基础上的个人知识的整合;而在优化阶段,是在员工深入理解IPD内涵之后,将不同员工成功显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整合,扩充组织知识,并产生有价值的优化方案,这是在基于对于IPD深入理解基础上的组织知识的整合,深入理解后整合产生的优化方案才会有实践价值。在这个阶段,华为组建的主要知识酶:①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华为鼓励创新,并深知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实施IPD改进方案后华为遭遇了很多失败,但在失败中扩充了组织知识,即扩充了转移发酵的知识母体,从而为下一次成功发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养料;② 鼓励团队协作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华为深知某一成员无法独自产生有价值的优化方案,只有依靠团队协作、整合成员的显性知识和相关知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才能获得有价值的IPD实施方案。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而且华为注重团体激励,每个成员的考核结果受到所在部门考核结果的影响。
4.4 固化式提升: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任正非指出,创新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和受约束的,如果没有规范的体系进行约束,创新就会是杂乱无章、无序的创新。优化阶段产生的IPD解决方案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成员的认可,成为其自觉行动,并与员工个人已经具有的IPD相关隐性知识进一步整合,转化为员工隐性知识的一部分,从而延伸、重构员工的隐性知识,使得IPD真正融入华为,优化方案才有价值,知识转移发酵才能视为圆满成功。因此,优化之后应是固化。演练与验证吧最重要的就是,应用便于员工实践操作优化方案的组织管理手段,而最有效的知识酶就是组织管理的例行化和规范化,具体来说:①IPD例行化,基于IPD优化方案制定针对不同部门的管理流程,比如研发部门所有产品线必须按照PDT3.0流程运行。例行事项越多,处理例行的经理就越少;科学程序越多,归属个人的经验知识就越不需要;责任越能纳人流程,权力空间就越简明;②IPD规范化,管理部门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行之有效的IPD流程模板化,也就是把流程做成标准的模板,模板有利于员工方便快捷地将IPD优化方案应用于实践并在相对简单的模板操作中提升个人知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