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基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风险(2)
2013-09-15 01:30
导读:其二,宏观调控风险发生途径具有不可预测性。宏观调控行为的目的在于对经济波动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理性的预期。然而,目前还做不到这一
其二,宏观调控风险发生途径具有不可预测性。宏观调控行为的目的在于对经济波动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理性的预期。然而,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因而难以避免错误的预期和判断,从而引发风险。美国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就直言:“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其三,宏观调控风险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宏观调控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危险性;另一方面,宏观调控风险也是社会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例,从消极意义上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债务依存度过高,财政赤字和隐性赤字增大,还存在“挤出效应”的潜在风险;就其积极意义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和投资的内在增长,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其四,宏观调控风险的承担者具有个体性。宏观调控行为虽然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是宏观调控风险后果的最终承担者是普通的个人,即对个人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其五,宏观调控风险后果具有延伸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员、物资、资本、信息等跨国界流动的加速以及各个国家、社会、人群相互联系和依赖的增强,必然导致原来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风险扩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2012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有学者认为,通过金融全球化,美国已经把次贷危机的风险转移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作为美国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国之一,存在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的严重危险。
成因分析:宏观调控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宏观调控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许多有着良好目的的宏观调控政策往往在实施中走了样,甚至产生负效应。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风险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其一, 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许多阶段有机衔接,而每个阶段又依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配套支撑,需要政策之间、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一旦某项宏观调控政策产生很大的风险,便会阻碍整个经济运行,打乱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划和部署。
其二,导致宏观调控政策变动频繁。当一项宏观调控出现风险时,对其必然要进行修正、调整或制定补充政策,这种频繁变动会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其三,导致公民个人利益受损。普通公民是宏观调控风险的最终承受主体,一旦政策风险发生,公民个人将承受经济上、社会上、发展机会上的风险损失。因此,有必要分析宏观调控风险的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与建议。而从宏观调控风险发生的实践来看,宏观调控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导致宏观调控风险产生。宏观调控行为的基础在于对经济波动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理性的预期。然而,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因而难以避免错误的判断和预期,从而引发风险。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曾指出,经济中的波动通常称为经济周期,“这个词有时也会引起误解,因为它似乎表明,经济波动遵循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形式。实际上,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因为社会经济的运行与发展瞬息万变,任何宏观调控决策或宏观调控行为都同时具有适时性与滞后性。
第二,宏观调控行为功能的多重性导致宏观调控风险发生。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决策时,由于过于受调控目标指向的影响,往往忽视了调控行为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要实现既定调控目标,就需要有一定的政策规定和措施。不考虑这些规定与措施达致目标的可行性,暂且假定某项政策通过某一规定与措施体系能达到目标,那么这一规定与措施体系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的情况下,必定还存在多余功能,还可能引起一些与宏观调控目标相悖的负效果。例如,一项关于“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