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语文教育中“大文学教育”的实施(2)

2013-07-05 01:01
导读:而情感教学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本质在于促

而情感教学正是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习始终保持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
情感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感染性。因此课堂教学的情感起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振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冷若冰霜,学生自然也会郁闷恐慌、思维迟钝,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应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努力创造情感教学氛围,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于漪老师教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上课,积蓄在她胸中的感情就像冲出闸门的潮水,纵横奔流。她说:“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小小的火柴,发出过多少光?放射出多少热?它具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你们将看到在这一曲悲壮的赞歌中,火柴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这激动人心的语言奠定了悲壮的情感氛围的基调。然后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随着情节分析一步步推向高潮,使课堂教学情感氛围的创造也一浪浪地推向顶峰。她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剖析泻染,掀起情感波澜。如她运用课文中描述的“抖抖索索的手”、“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如火焰般跳动的形象,进而燃起学生思想感情的火花。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当然,情感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品中景物美、形象美等客观美的表层品赏上,而应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美或形象美所体现的那种深层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深悟到这种美所蕴含的高尚情趣,从而达到净化学生的心灵和构建其完美人格的目的。
关于“大文学教育”实施的主要模式,我们提到了形象化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学三种主要模式,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其教学模式的完善还有待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3.2 “大文学教育”实施中“课例”教学应遵循的一般步骤
 
探讨“大文学教育”的模式主要是从整体上、从宏观上来考虑语文教学方式,而在微观的、具体的语文“课例”教学中,“大文学教育”由于追求审美化、文学化的教学过程,因而也需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握基调,进行美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认为:“三分诗,七分读耳。”叶圣陶则强调:“美文尤要美读。”他们都注意到美于读的重要。可见“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而“美读”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因为美读之声可明课文之意,动读者之心,感艺术之美。所以教师要经常范读,并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美读。在美读时,要注意谙熟汉语的音律、摸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感情的基调。这样,学生才能在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美于旋律的朗读声中,领悟课文之理,通晓作者之情,感悟文词之美。可以说,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莫不始于声情并茂的美读旋律中。因此,“美文尤要美读”是“大文学教育”“课例”教学的首要步骤。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玩味语义、进行美的导游
如果说,美读是以声取胜,那么,对语义的“玩味”,则重在对语义匠心独运的实际体验。语文课本选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其遣词造句,组段成篇,无不经过千锤百炼,从而形成风格,产生美趣。比如魏巍的语言以铺排蓄势见长;鲁迅的语言以精炼深沉著称;朱自清则讲究细腻华美;赵树理追求朴拙平易……可谓篇篇溢彩,字字珠玑。但是,语美只存在于具体的课文,特定的环境。倘对它进行抠挖裁剪,分解离析,便成了残肢断手,枯枝败叶,失去生命的活力。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美的语言决非仅仅是一只漂亮的空壳,它一需表情达意,二需合乎思维逻辑,三需适应交际环境,四需突出文体特征。明白了这些,语文教学才可能真正把学生导入佳境。
3、理清脉络,观照美的结构
在文章学或写作论中,结构常被比作文章的蓝图。而在具体教学中,结构则是课文内容的具体轮廓及其思路的现实表现。说“轮廓”,是从静态赏析;说“思路”,是从动态加以体验。这种赏析和体验是一种具体实在的交际实践与教学活动。即一种联系着内容,紧扣于题旨,而又绝不脱离语言的艺术品鉴与审美观照。从静态加以品鉴,美的结构应该是完整而严密的;从动态进行观照,其运动流程则必须是不断变化而又按一定的规律发展着的。
文章内容作为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及语言载体的静态表现,其谋篇布局的主观努力和组织结构的动态发展只有与事物的运动的规律相吻合,并跟语言的线性流程相一致,才能有美可言。因此,品赏美的静态结构,无论是标题和正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还是过渡与照应,主干和枝叶,详略与密度等等,都需要从它的内外联系上加以审视和体察,才能作出玲珑与恢宏,严谨与疏放的审美判断。同理,观照美的动态流程,无论它采取的是时空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也不论你说它“波澜起伏”还是“直泻无余”,它都需要线索清楚,语脉分明而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着眼于此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情节趋向,感情节奏和思想旋律。因此,带领学生凭借语言,联系内容而进行清脉理序的结构分析,是感受结构美的关键所在。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神游意境,深入美的底蕴
神游意境是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它是通过阅读得来的。文学是语言艺术,但文学语言无论怎样绘声绘色,都不可能像电影一样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它需要读者结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感受到文学形象的具体存在及其生动的表现。但语文教材并不都是文学作品,对文学形象的直观把握并非文学教学的最终要求。把握形象的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识水平。
上一篇:“姐妹情谊”——觉醒后女性的自觉反抗及其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