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语文教育中“大文学教育”的实施(4)

2013-07-05 01:01
导读:例1: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

例1: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是从小便养在笼子里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难过。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这只小鸟儿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睛里现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小的一只并不美丽的小鸟,它的举动和表情可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它要保全它那点小小的生命,可不晓得怎样才能够保全。它对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可宁愿从人那里得到些依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我想拿几颗饭粒诱它前来,可是又不敢离开它,怕小猫要来扑它。不过看看小猫并没有在院里,我很快地跑进厨房,抓了几颗饭粒。谁知我回到院里,小鸟已经不见了。我急忙向外院追去,看见小猫还在影壁前面的花盆边蹲着。我正想把猫赶走,猫已经发现了小鸟,一扑把它擒住了。可怜这娇惯了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能挣扎一下,就被猫衔在嘴里,只剩下一条尾巴和一只小爪露在外边,也不知还有命没有了!
(老舍《小麻雀》)
《小麻雀》主要写“我”为了保护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和猫进行周旋、争夺的故事。从侧重于意象之“象”审美的角度,我们从它那“刚长全羽毛”,还不能自由飞翔,只能“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的动作里,已经感觉到了它的妩媚和可爱。特别是当我们读到“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了,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眼带着点要亲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的时候,它那乖巧而又“委屈”,“进退为难的神情”,更使得这只“并不美丽的小鸟”显得更加逗人、妩媚和可爱了。所以,当小猫将它擒住,“衔在嘴里,只剩下一条小尾巴和一只小爪露在外边”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就不能不跟随作者一齐陡然收紧:“有知还有命没有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此,当我们把小麻雀这一动物形象与“我”这一人物形象的所有活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时,那么,这一充满童心、童趣的生活画卷,是多么的妩媚可爱,令人着迷么!
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4年,那是一个弱肉强食、残暴横行的旧时代。我们知道,老舍是一位具有强烈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作家。对下层劳动人民和不幸人们寄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怀。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而妩媚的美辞画面,笼罩着一层悲凉、哀怜,使人感受到一种心情沉重的意蕴和氛围。以上是一例“文学意象”的分析,下面举两个“科学意象”的例子:
例2: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一百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高达每秒五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十米到几十米,可是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五米到十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被埋葬,城廓变成废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现实中“风沙”并不美,而是非常可恨、可恶的。然而,“大文学教育”观下的课例中,我们却是以极其欣赏的态度和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进入一种美的艺术境界。如例中采用比喻说明的方式,把“风沙”比作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把风沙进攻人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和“阵地战”,从而十分有力地说明了风沙对人类的危害性以及进行治理的必要性。这种“立象(风沙)以尽意(风沙的危害及治理)”,把科学意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十分壮观;把科学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令人振聋发聩的说明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美的意象,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例3: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燕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草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歌唱,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刚读第一段,我们就被这妩媚的自然现象所吸引,还以为这是一篇抒情散文的开头哩!等读到第二段,我们才似乎开始意识到一些什么。但它那比喻和拟人的笔法,以及优美的语言表达,仍可能使粗心的读者继续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解读。然而,这里所描绘的一切,确确实实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科学意象——物候学现象。这对于还不了解“物候学”的人来说,也许只有等读完了全文,才能明白无误地知道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科学说明文≠文学作品,但“大文学教育”之下,它依然不失为一种艺术,即美的艺术。
上一篇:“姐妹情谊”——觉醒后女性的自觉反抗及其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