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十二五”时期的辽宁金融改革与发展

2013-07-18 01:0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十二五”时期的辽宁金融改革与发展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十一五”以来,辽宁金融业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

  摘要:“十一五”以来,辽宁金融业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并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但相对而言,辽宁金融业发展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金融风险反弹压力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不够,内涵机制培育不足。因此,把推进区域金融市场深化作为“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辽宁金融改革;金融市场深化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金融业全面贯彻落实金融政策,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这一主题,不断加大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力度,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全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本辖区的金融工作,积极为辖区金融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使全省金融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和健康发展趋势。相对而言,辽宁金融业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型时期,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一、“十一五”以来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效1.多元化区域金融体系日趋健全“十一五”以来,全省已形成了在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分业监管下,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其他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竞争,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大连商品交易所已跻身全球前十大衍生品交易所之列。2.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经过近4年来的发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截至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0289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5477亿元,年均增长19.58%。同时,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7亿元,比2005年末减少673.8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2005年末的14.22%下降到2.15%,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观。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金融支持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功能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351.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0886.1亿元,年均增长16.9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222.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7916.1亿元,年均增长18.22%。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的有效提升使得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对于全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整体重新恢复以及保险业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面推进,也都成为支持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以沈阳和大连两市城市商业银行分别更名为盛京银行和大连银行并实现跨区域经营为标志,全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继续深化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显现明显的支农效果,全省农村信用社用30%的存款份额支撑着95%的农业信贷投放,对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全面推开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金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票据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乃至民间融资市场的发展既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也使融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沈阳和大连产权交易所为龙头的全省统一区域产权交易大市场基本形成。而从融资角度来看,全省非金融机构2009年度融资总额达4353.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3倍多。
    6.政、银、企良性互动关系开始形成“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地方政府按照“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及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各股份制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前提下,政、银、企良性互动关系开始形成。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辽宁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金融的经济影响力还比较薄弱近年来,金融业在支持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配置资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金融业整体效益也在逐渐恢复之中。但置身于全国范围,或与先进地区比较,辽宁金融业发展总体上仍呈滞后状态。而金融业发展总体滞后则导致整个金融体系还缺乏引导资本顺利流向生产领域的推动能力,金融资源优势也难以高效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因此比较薄弱。其主要表现:一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在全国的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均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非金融机构融资总量年均增长率也基本落后于长三角等国内先进地区。
    2.金融发展差距问题还有待尽快缩小在省内范围,地方金融发展与国家金融发展的差距、不同金融领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一是国家金融一直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地方金融发展规模和实力不强;二是银行业集中了全省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保险、证券、信托等其他金融领域规模有限;三是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和区域特征,金融资源配置区间极化现象比较突出,金融业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高且地区间差距较大。
    3.金融领域的诸多矛盾需要解决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类似,辽宁省金融领域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问题也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如银行信贷高速增长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旧的矛盾、政策鼓励直接融资与企业依赖银行融资过度的矛盾、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与农村信贷支持依然不足的矛盾等等。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又面临着因实体经济效益下滑而导致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强的难题,金融风险反弹压力依然存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十二五”时期深化辽宁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对策1.把推进金融市场深化作为“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推进金融市场深化作为“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首先是基于全国金融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考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去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阶段转向全方位改革综合推进阶段,中国金融与发展也已进入了加快推进市场深化的关键阶段,而“十二五”时期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即需要尽快实现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向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转型。其次是基于辽宁金融业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根源的考虑。辽宁省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本质原因,主要还是区域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不够,内涵机制培育相对不足。因此,作为金融市场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辽宁省尤其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深化,及时跟上全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以便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之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把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作为金融市场深化的核心动力整合地方国有金融资源最有效当然也是难度较大的途径,就是适时申请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重要实现介质或手段,一般具有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增强风险承载能力提供组织制度层面的支持、为完善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提供有利的契机以及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提供必需的动力等功能,根本目的在于优化地方国有金融资产区域布局,进而带动整个金融业区域布局的优化。金融控股公司一般分为纯粹控股公司和经营性控股公司两种类型。由于经营性控股公司与我国1995年以前混业经营所采取的模式比较类似,不是现阶段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体制下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目前的风险防范水平和金融监管能力下,应按照“大统一、小分业”的原则,组建专门从事股权控制活动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是建立以金融业为核心产业的现代金融企业集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把深入推进全省区域金融合作作为金融市场深化的实现基础已有的实践表明,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既为整合地方金融资源、促进各地区金融业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各种要素的集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黏合和助推作用。结合辽宁省区域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借鉴其他地区的金融合作经验,在“十二五”时期深入推进全省区域金融合作应重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区域金融合作与协调发展研讨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不同层面和不同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深入研讨区域金融合作的政策、途径和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各区域间以及各金融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实现各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政策信息、金融产品信息和金融服务信息的充分共享;三是建立健全区域金融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全面提高全省金融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搜索成本。
    4.把努力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作为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保障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是促进金融市场深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对于辽宁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辽宁曾深受“金融高风险区”困扰,不仅使地区金融业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更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辽宁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基础依然比较脆弱,仍需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强。一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主导作用和“一行三局”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省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全省各市县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落实。二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力度,特别加强对自身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金融机构的监管,努力防控金融风险的发生,避免金融风险向政府财政风险的转化。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诚信资质,以巩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参考文献:[1]周逢民.编制“十二五”金融规划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银行家,2010,(0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李德.我国当前金融形势和未来金融业发展方向[J].金融与经济,2010,(05).
    [3]殷剑峰.“十二五”金融发展:我们期待什么?[J].现代商业银行,2010,(01).
    [4]应宜逊.“十二五”:金融需进一步开放[N].上海金融报,2010-03-26.
    作者简介:张国俊(1962年-),男,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辽宁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