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演变趋势研究
2016-01-31 01:06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演变趋势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适应社会化大生
[摘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整体性发展规律的要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建设存在着一系列潜伏的演变规律,如从单一资本产权向联合产权演变、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向构造性产权演变、劳动者构造性集体产权将逐步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核心、劳动者自组织在产权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将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国家法律将不断干预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等。应重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整体性,从产权制度上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产权;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构造性产权;劳动者构造性集体产权;劳动者自组织
从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题目以来,国有企业沿着“产权清楚,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2003年3月成立了国有资产监视治理委员会,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夸大“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种类财产权,建立回属清楚、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活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至2008年8月,半数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面超过90%,中心企业下属子企业大部分实施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一些中心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宝钢团体、神华团体等19家中心企业按照《公司法》开展了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17家企业的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3家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探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然而,并不是如某些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以为的那样,有了国资委,国有资产所有者不缺位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就大功告成,剩下的只是局部的利益调整。从世界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仅仅是开了一个头,一系列的隐性产权必将逐步浮出水面,只有深刻熟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当代社会主义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根据我国国有企业社会化生产发展的规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关的产权治理组织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演变趋势: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从单一资本产权向联合产权演变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有资产资本化运营层面,全面实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界定,这种资本化界定包括国有资产内部之间的界定以及企业中存在的国有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的界定。这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融进世界生产力体系中,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将不断突破单一的资本要素所有者产权体系,向包括资本要素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产权的联合产权演变。所谓联合产权,就是指要素所有者联合体与劳动者联合体有机结合的综合产权制度体系。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体包括劳动力要素所有者、资本要素所有者、知识要素所有者、技术要素所有者、治理要素所有者等。要素所有者联合产权是指对企业资产的权益,全体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参与企业剩余产品的分配。要素所有者联合体的治理机构是董事会,其代表是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劳动者联合产权是指劳动者集体对企业资产的权益,劳动者联合起来集体占有、支配、治理企业生产要素,并同时参与企业剩余产品的分配。劳动者的治理机构是自组织性质的企业劳动治理委员会,其代表由全体劳动者***选举产生。联合产权理论系刘桂斌教授于1989年首次提出,曾一度被称之为“中国自己的产权理论”。联合产权是一种实体产权与虚拟产权相结合的产权制度安排,它适应了世界生产力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